-
逻辑与思维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知识清单概念的概述1、属性(1)含义: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
-
诚信的力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上的意义,掌握诚信的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说课点评在本次新课程培训说课活动中,我认为梁小平老师艾青诗选导读的说课颇有价值。名著导读比较新,也一直是教学活动中薄弱的环节。平时,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去读名著,至于怎么读更有效,是我.
-
一、名句默写(一)(1)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2)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曰:,“两句,劝谕君子志向要远大,不畏道路遥远.
-
逻辑与思维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知识清单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归纳推理(1)含义:以这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类型:完全归纳推理:前提遍及认识的全.
-
蜀道难名句默写提升训练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J3.
-
逻辑与思维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知识清单判断的概述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
-
蜀道难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与运用、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噫(yi)吁(XU)喊(Xi),危乎高哉!蜀道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难,难于(表示比较,相当于“相.
-
祖父的园子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描写园中活动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
-
祖父的园子教案教学目标1 .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5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0个词语。2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
种树郭橐驼传名句默写精选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2、种树郭橐驼传中表现郭橐驼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的.
-
珍珠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要、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二2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3 .能说清楚“我”是怎么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能说.
-
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读导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胡天八.
-
白鹭精品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鹭、鹤”等10个字,会写“白鹭、精巧”等15个词语。2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望哨、韵”等词语的意思。3 .能从对白鹭活动情况的描写中体会作.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诗词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以及蕴含的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完成课内课外知识.
-
氓读记资料汇编(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之蚩蚩(忠厚的样子),抱布贸(交易,交换)丝。匪(不是)来贸丝,来即.
-
猴王出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 .默读课文,能猜测不理解的语句的大致意思。3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能猜出课文中.
-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木兰诗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选自:逊(朝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作者:这是由北立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叙事诗双璧”O二、字词归类.
-
望海潮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东南形胜,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都会,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
-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