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资源
(共17123
份)
用时:37ms
-
第9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2 .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3 .学习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2 .掌.
-
第9课木兰诗(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2 .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3 .学习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堂学习任务合作探究1 .知识回顾。翻译下列句子.
-
答XX谏议书课后作业一、文言基础复习及检测1 .XXX于反复不宜国莽不复一一自辨2 .古今异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故今具道加以故略上班3 .一词多义于于反复不宜卤莽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以授之于有司人.
-
第5课黄河颂教学目标1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 .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教学重点1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
-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2 .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3 .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
-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J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方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强调行为主体一定是学.
-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黄鹤楼【唐】崔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
-
只有一个地球(一等奖创新教案)19只有一个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2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 .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法维权。2、能力目标:能.
-
六上18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了解书湖阴先生壁.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2、能力.
-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名著推进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名著推进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专题研读汇报”形式,了解大家对科普作品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2、梳理法布尔的观察方法,并进行实践指导.
-
八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把握行文结构和脉络。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透过文章的主要事件分析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3.感受.
-
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
-
五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宽容OL班会背景现在的孩子多是所在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和利己主义的倾向,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对自己是不是有利,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
-
于漪的教育世界简介本文档将介绍于漪的教育世界。于漪是一位拥有法学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士,她的目标是通过简单的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来实现教育目标。优势发挥作为一位拥有法学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士,于漪的优势在于她.
-
三顾茅庐一等奖创新教案24三顾茅庐课时目标L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总课时数1课时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
丁香结课件和一等奖创新教案(共17张PPT)丁香丁香结宗璞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小生长于清华园,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
-
三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合作力量大一、设计背景: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
-
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