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学教育资源
(共128874
份)
用时:132ms
-
活动目标:1开展关于水的生成活动:围绕水的话题组织漫谈并和家长一起进行关于水的调查、观察生活中水的使用、参观自来水厂、访问水专家、查找有关水的资料。2培养幼儿萌发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3让幼儿知道水被污.
-
【活动目标】1、知道醋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是碱性物质,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利用醋与小苏打模拟火山爆发的场景。3、对大自然中火山爆发现象感兴趣。【活动准备】【活动重点】知道醋.
-
活动目标:1 . 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产生自豪感。2 . 在猜猜认认中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并对汉字有兴趣。活动准备:课件(有趣的汉字),有趣的汉字操作包、汉字卡片:人、口、手、牛、羊.
-
活动目标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教学准备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
-
活动目标1.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或者人物。2.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活动.
-
一、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萌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2、培养幼儿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3、通过实验知道气流冲击力的大小影响火箭上升的高度,发展幼儿通过多次实验结果得出结.
-
教学目标:1、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2、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3、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探索意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外.
-
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蝴蝶的形态以及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2.认真观察视频与图片呈现的现象,能够用的方式表达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3.对观察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探索。活动准备1.
-
活动设计背景千年之前,孔子就提出“诗、书、礼、乐”的分科课程;夸美纽斯主张设置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课程。为了让我班幼儿逐步实现多方面,多功能发展,实现幼儿园课程整体性、发展性的功能转向,我设计并开展了以下.
-
【活动目标】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
-
活动目标:1、 对中草药产生兴趣2、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初步了解中草药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3、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4、知道中草药是中.
-
一、活动目标:1、感知:幼儿能够认识感知多种气象标志并理解他们所代表的含义。 2、策略:教师通过请幼儿观赏、讨论、共同创作及讲述表演的方式,加深幼儿对气象标志的理解及运用。 3、情感:幼儿能够体验与同.
-
一、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一天,当幼儿园的陈老师挺着大肚子路过大一班教室门口时,许多小朋友围过来好奇的看着她的肚子,这时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你肚子里是不是.
-
活动目标:1.知道的作用及若干含淀粉的食物,掌握淀粉遇碘酒变成蓝黑色这一现象,正确记录变化情况。2.能自主探究淀粉遇碘酒发生的变化,发展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3.萌发探究淀粉的兴趣并初步懂得科学健康的饮.
-
奇妙的颜色设计意图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最直接的刺激孩子的感官,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着最直.
-
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3、培养幼儿关心.
-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两态之间的变化。2、知道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目的】1.观察叶子的特征,知道叶子的构成(叶肉、叶柄、叶脉),知道叶子有叶绿素。2.学会由整体到部分以及对比的观察方法。3、通过枯叶的绿叶的不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能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
-
活动设计背景本节活动课是为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而设计的。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幼儿不善于去发现,而懒于去关注一些事物变化,不具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观点,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