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学教育资源
(共128874
份)
用时:136ms
-
活动设计背景将数学回归社会,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矛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平时特别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但也常常因分的不公平而找老师帮忙。我结合幼儿学习.
-
活动目的:1、不同职业及上班地点。2、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活动准备:已知部分行业和工作特点、数字卡片、数量和不同职业的人.
-
教学目标:1学习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准备:两组图片。幼儿每人一套数字列式操作卡。幼儿用书数.
-
活动目标:1、增进对小学的认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激发争当小学生的愿望。2、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培养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初入小学时会遇到的困难,尝试找出解决的办法,增强自信心。重难.
-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知道人民币是我国的货币名称。2.知道人民币的种类和单位名称,能进行两个以上钱币的简单加数运算。3.借助游戏“我会算账”,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
【活动目标】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
-
活动目标:1.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尝试编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2.幼儿会根据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学习看图列应用题。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
-
活动目标: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辨认整点。2、能结合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表拨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实物大钟6个,小闹钟人手一个,自制时钟人手一个;时钟课件.
-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进一.
-
活动目标:1、学习根据物体排列的先后顺序认识前后。2、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正确感知前后。3、完成操作活动后,能收拾好自己的操作材料。活动准备:1、教具:玩具猫、狗、猴、羊、猪各一只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
活动目标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重.
-
【活动目标】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
-
活动目标: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4、体会数学.
-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4、引导幼儿积.
-
活动目标: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
-
活动目标1.知道科技进步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幼儿积极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2.初步了解各种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和使用方法。3.让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的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4.愿意大胆尝试.
-
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2、知道马路上开车、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活动准备: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2、物质材料准备:一个老鼠头.
-
教学目标:1、使幼儿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并学会分类。2、发展幼儿听、说、画的能力。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学准备:沙盘、插入教具(小白兔.
-
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2、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游戏新规则。并尝试合作与竞赛。3、喜欢游戏。感受由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情绪。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已会玩谁是.
-
活动目标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5、培养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