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案资源
(共13919
份)
用时:34ms
-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8页的例7o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8、9的认识和组成课程标准1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有趣的事物,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思考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与表示事物的顺序之间的区别。2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
-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
-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记时法课程标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
-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100OO以内数的认识(2)课程标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内.
-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4、75页例1及做一做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修订后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更是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结合人们对数感的深入.
-
“数说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内蒙古)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非常高兴用统计数据向大家介绍内蒙古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借此机会,也对新闻媒体、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关.
-
小班美术拼贴画教案7篇小班美术拼贴画教案篇1活动目标1、欣赏树叶拼贴画的美,萌发想象创造的兴趣。2、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不同的造型,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3、大胆拼贴、添画,体验创作的乐趣。活.
-
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美术作Ml/单元设计民美术出版社第九单元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五年级第二学期人美版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
2023大海啊故乡的教案5篇大海啊故乡的教案(篇1)教材分析1、本课是人音版16册第3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2、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
-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人教/鄂教版小小建筑师单元组织方式0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五单元第一课建筑中的材料.
-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年级:一年级(下册)单元:第三单元作者:王丹乔胜杰唐云秀张振芝单位:谯城区拂晓中心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作业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新课标说课稿各位评委、专家大家好,现在我就我刚刚所执教的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进行教学阐释,我已峰回路转,那一刻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立足素养,定位学习目标。语文课程致.
-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龙里格龙-、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四第一箧期人音版龙里格龙广单元组织方式口自然单元EI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聆听甘洒热血写春秋编创.
-
年级上册爬天都峰青教赛教学反思1 .以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为切入点进行导入,并基于大单元教学设置任务群。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让单元内容的学习更具连贯性。2 .本课的重点在于:学习“运用顺序词”等方法把事.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级、镖”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4个词语C2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绘展过程.
-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教学方式:专题教育四、教学要点:1、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
-
学校安全教育教案范文教学内容:学习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评一体化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思路(一)单元课标要求从学段要求入手,说明课标对相关内容的大体要求,再说明课标对这一单元的具体要求。书写课程标准对本.
-
冷热水接触后的变化一、学情分析“变化与稳定”是四大跨学科概念之一,本概念涵盖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之中,富含生活与科学的哲理性。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的某一单一现象的认知上,对概念的迁移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