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资源
(共52895
份)
用时:59ms
-
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1)谜语导入:一个勤.
-
活动目标 1、学会唱小熊没有家这首歌,感受音乐之美。 2、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谦让,不要只顾自己,多为别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尝试仿编.
-
活动目标:1、感知分辨上下等方位,有控制地进行横竖线的涂鸦;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愿意为小猫送去它爱吃的鱼。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辨别上下方位,有控制地画横线和竖线。教学难点:.
-
活动目标:1.认识正方形,让幼儿知道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和四个角。2.学习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边。活动准备:1. 跟正方形一样长的小棒人手一根2. 操作纸人手一份3. 一张画(上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
-
1小猫和小狗的故事小猫家的隔壁住着小狗,这天小猫钓完鱼回家,决定给自己的邻居小狗送上几条,可是小狗见到小猫送给自己的鱼不但没有觉得高兴,反而生气的说:“哼这鱼怎么这么小啊!一定是挑最小的送来的吧,是不.
-
教学目标 :1.识字11个,学习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读熟数字歌。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3.使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
-
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2、训练涂抹、粘贴等小肌肉动作;3、锻炼手眼协调性。活动准备:1、红、黄、绿等颜色的碎卡纸(树叶);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每张上画有一棵数,供小朋友贴树叶);.
-
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
-
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愿意自己动手整理玩具。2、在玩玩、动动中体验又快又好送玩具回家的快乐。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
活动设计背景寒假将至,无意之中我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寒假到了,我们要过一个节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吗,他们摇摇头。我告诉他们是春节,对于春节现在的孩子知道的越来越少了,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让孩子们知道.
-
活动目标:1、 喜欢安静的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小松鼠的善良。2、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3、 萌发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4、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5.
-
教学目标:1、继续学画半圆形2、用添画的形式或重复图象的方法把画面画满。教学准备:蜡笔、纸、课件教学过程:1、介绍内容,引导观察出示课件。提问:这是谁?小刺猬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的身上有什么?有什么.
-
逃家小兔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从小到大都有妈妈陪着,从来没到其他地方去过,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小兔子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逃走了!”。妈妈想了想,微笑着对小兔子说:“如果.
-
活动目标:1、了解喝水的好处。2、知道接适量的水。活动准备:1、小熊喝水的视频2、三个贴有不同刻度的杯子教具3、幼儿水杯每人一个4、笑脸粘贴活动过程:一、以到小熊家做客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与幼儿.
-
活动目标:1、学习用橡皮泥搓成长条的技能。2、尝试用多种颜色长条并排摆放成彩虹活动准备:彩色橡皮泥活动过程:1、出示彩虹图片,观察彩虹的特征。师: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美丽的彩虹姐姐。你们看姐姐有几.
-
甜甜的西瓜教学反思 第八幼儿园 贺荣、闫哲手工制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观察、想象、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按.
-
幼儿园大班微课:落叶课程名称:大班语言活动知识点名称:落叶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授课时长:6分钟49秒设计者:姜丽平一、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
-
活动目标1.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视听觉对比形成的动静交替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2.体验“热闹”与“安静”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活动准备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
-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灯笼是节日喜庆的象征。2.能正确为灯笼涂色。【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过年过元宵节物质准备:灯笼图片若干张油画棒人手一份未涂色的灯笼涂好的范画【活动过程】一、欣赏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
-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