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件资源
(共14601
份)
用时:33ms
-
一年级美术下册介绍我喜欢的玩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以学生兴趣为主线,介绍认识玩具,从欣赏到评述再到欣赏,从学生自己玩到同桌之间玩,在玩中找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懂得珍惜.
-
三年级美术上册拓印树叶真有趣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第二学段版画系列的内容。在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能感受事物的肌理,体验不同工具和媒.
-
三年级美术下册有趣的生肖邮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国的生肖文化已传承了两千多年,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中,生肖文化更是代表着吉祥、祝福,具.
-
一年级美术下册我和昆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和昆虫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昆虫、了解昆虫和表现昆虫,掌握昆虫的特点,能够运.
-
秋天的月亮作文400字初秋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来了,秋风习习,我和妈妈在柔和的月光下散步。我们来到了田野边,金黄的稻谷垂下了头,空气中弥漫着稻香,在皎洁的月光投射下,瞬间,我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田野.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3课。【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会写“只、石、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故事的大致内容。【教学重点】.
-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
-
植物朋友油菜花作文500字三月的春天里,垂柳吐出了嫩嫩的绿芽,小草也刚刚露出了头,田野、路边就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黄黄的,特别耀眼。星期天的清晨,妈妈和我去公园里游玩,一进公园门口我就被成群的蜜蜂吸.
-
军训趣事作文700字从四年级开始,我们便开始军训L在军训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下午,一位矮矮胖胖的教官带我们训练。教官声音洪亮地喊道:“立正!”我们却有气无力地说:“立二J教官一下子生气了,.
-
surprise用法surprise的用法:surprise主要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动词时表示“使惊奇;使惊喜;突然袭击;惊讶地发现”的意思,用作名词时表示“惊奇;惊喜;惊讶;突然”的意思,是不可数名.
-
跨越式跳高教案小学五年级学生:40人执教:陈仁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概念与动作要领。2、技能目标:50席的学生能够模仿完成跨越式跳高的动作,通过跨.
-
计算机认识实习心得体会计算机熟悉实习心得体会篇1目的熟悉实习是在同学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熟悉实习,使同学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宽学问面,提高分析问.
-
黄鹤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2 .品味感受作者满怀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情怀。【重点难点】1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是读懂该诗的重点。2 .
-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
-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
-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数轴接桂宝何楼办事处金堤初级中学一、学情分析一方面,小学里已经接触到在“射线”上用点来表示数和读出或写出“射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对数与点的这种对应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上一节课.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2 .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3 .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教学重.
-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有梦就有.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地理教研室【教学目标】L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
-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