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件资源
(共14601
份)
用时:32ms
-
2.修改病句页测试卷Q)通过牧场之国这篇课义便我们认识了真通过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我们认识到了真正的荷兰,这是病句。因为介词通过放在了句首,使文章的主语变成了我们,所以是有介词误用的现象。应该改为牧场之.
-
教学课题5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教学目标:1.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不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整理.
-
附表一: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荣誉信息行为评级指标序号荣誉信息加分分值生效期限1党中央、国务院认定的表彰奖励。153年2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他部委认定的表彰奖励。103年3全国性水路运输行业协会的表.
-
郑陆镇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为保障家庭集体聚餐就餐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集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特告知:1 .集体聚餐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举办者和承办者要依法承担食品安全责任。2 .聘请的厨.
-
蝴蝴和蛔蛔的区别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正是逮M曲、捉蛔蝇的好时候。但是,在这个工业化气息日渐浓厚,田野逐渐远去的时代,不知大家还能区分出由触曲和蛔嵋吗?H曲即蟋蟀。蟋蟀,属于昆虫纲直翅目,除了“蜗蝴”这.
-
让小车运动起来【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2 .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3 .要用实验数据作为.
-
声音的强与弱【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
-
听听声音【学习目标】1 .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2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3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
-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目标】1 .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2 .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细心观.
-
用气球驱动小车【学习目标】1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2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3 .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
-
蚂蚁【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2 .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科学探究目标:1 .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
-
声音的高与低【学习目标】1 .声音的高低不同是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2 .通过小乐器和身边的材料,寻找物体发出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3 .
-
嘉鱼县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课题:圆柱的认识(1)教材分析:教材在教学例1之前,先安排了圆柱的认识,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教材遵循一般概念教学的认知过程,并在编排中充分考虑如何借助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来展开学习。.
-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百分数是分母为IOO的特殊分数,其分子可不为整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表示一个比值.
-
用日月同辉造句1、日月同辉凝天地之灵气;普天同庆聚万众之心声。2、中秋来临花好月圆,祝福披星戴月送身边,愿您花容月貌笑容甜,风花雪月爱圆满,众星捧月总耀眼,日月同辉永相伴,日新月异每一天!祝您中秋笑开.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B(开卷)论述题(100分):据我国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
-
爱护公物国旗下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爱护校园公物,争做校园主人。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学校的公共财物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学校里,房屋桌椅、教学仪器、.
-
枫树叶子像什么枫树的叶子呈掌状,就像人的手掌,5-7深裂纹,裂片卵状披针形。单独看还像一把扇子,精巧,极具观赏性。它的叶形独特,也类似鸡爪,辨识度比较高。枫叶形态优美别致、色泽绚烂,初期叶片是绿色的,.
-
导学案L课题名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一月相变化的规律2 .学习任务:(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3 .学习准备:准备好笔记本、笔,边观看边做记.
-
教育论文:运算顺序与运算规律的策略一一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