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高血压一、2、3级高血压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CD-IOI1O.O42级高血压ICD-IOI1O.O53级高血压ICD-IOH0.x00 x007老.
-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瓣膜疾病一、二尖瓣狭窄ICD-IO105.000【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可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查体:“二尖瓣面容,第一心音亢进.
-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肌疾病一、扩张型心肌病ICD-IO142.000【诊断标准】(一)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
-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力衰竭ICD-IO150.900【诊断标准】(一)症状。左心衰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依次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
-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律失常疾病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CD-IO147.100 x004【诊断标准】(一)症状。心悸、胸闷、乏力、烦躁、紧张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2022ADA/EASD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解读(全文)202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联合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同发布了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共识,本文是对2018年版共识报告的更.
-
2022CSH高危AML/MDS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进展(全文)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于2022年9月23-25日在上海盛大开幕,以高危AML/MDS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
医院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总结3篇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因为提高人群知晓率是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前提。为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营.
-
医院2022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总结高血压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人,且每年上升速度很快。今年10月8日是我国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为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022高血压的宣传日活动总结2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0 xx年10月8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高血压日,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的.
-
2022高血压的宣传日活动总结按照卫健局关于开展全国高血压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区积极行动,紧紧围绕主题,组织各街办、镇(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
XX市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项实施方案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是将日常的医疗服务与目标疾病(即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和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结合起来,在患者就医和体检过程中进行目标疾病筛查.
-
心内科疾病健康教育(一)冠心病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指导: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3、避.
-
冠心病健康教育科别: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1 .入院教育病房3人间病房,单间病房,4人间病房,CCU病房,6人间病房,24小时总有值班人员,随时可招呼值班人员,住院期间应遵守医院.
-
改革如何寻求共识就戈尔巴乔夫改革研究而言,目前在中国学术界比较容易形成共识的是关于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失败的观点。所谓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领域的失败恰恰是他未能走出苏联模式的旧体制。其次,从苏联.
-
患者诊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确保我科患者诊疗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稳定性、时效性与溯源性,制定本制度。2、定义患者诊疗信息安全,是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
在“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2年7月26日)同志们,朋友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30年前,在经历长.
-
增强老年疾病诊治能力行动方案“十三五”时期,卫生健康等部门砥砺创新,积极推进老龄健康事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
-
增强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实施方案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侧改革,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增量与提质并重。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结.
-
增强老年疾病诊治能力行动计划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侧改革,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增量与提质并重。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