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相关专业知识:神经系统学习资料五1、单选流感杆菌脑膜炎治疗时首选的抗生素是()A.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B.氨茶西林C.头抱吠辛D.红霉素E.青霉素正确答案:B2、单选、药物通在毛吸血(江南博哥.
-
儿科相关专业知识:感染性疾病(最新版)1、单选男孩4岁,因发热伴双腮肿痛3天,头痛1天,喷射性呕吐3次,上腹痛入院。体检:体温40,咽红,神智清,颈部抵抗,双侧腮腺2cmX3cm,有触痛。心肺无异常。.
-
儿科相关专业知识:循环系统疾病试题预测1、单选下列哪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出现水冲脉及枪击音O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动脉导管未闭E.艾森曼格综合征正确答案:D2、单选易发(江南博.
-
儿科相关专业知识:呼吸系统疾病(最新版)1、单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正确OA.反复发作的喘息B.呼吸困难C.胸闷或咳嗽D,常在白天发作、加剧E.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正确答案:D解析(江.
-
传染病防治:病毒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均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无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
-
儿科复习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是什么?唐代颅卤经,提出“纯阳”理论。2、稚阴稚阳: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3、中药的用量:新生儿,婴儿,幼儿是成人用量的多少?以成.
-
临床误吸预防及处理要点误吸是指进食(或者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包括分泌物或者血液)进入到声门以下。误吸-吞咽吞咽不是一种随意活动,而是一种反射,必须有特定的刺激才能引.
-
临床母乳喂养新生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处理方法及喂养选择母乳喂养新生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母亲严格回避含牛奶食品,并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如出现严重过敏症状,选择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
-
临床川崎病、风湿热、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病综合征、儿童泌尿系感染、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儿科常用诊断标准川崎病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
-
集中式CDU与分布式CDU对比CDU(coolantdistributionunit)冷量分配单元。冷板式液冷接头分为集中式CDU与分布式CDU两种布置形式。分布式CDU免二次管路部署,适应不同机柜功.
-
精神与行为困扰分类(ICD11)ICD-Il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精神与行为困扰的分类系统。该系统旨在提供对各种与心理健康和行为相关的困扰进行分类和诊断的标准。ICD-.
-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最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
新生儿心律异常护理与查房手册简介本手册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新生儿心律异常护理和查房的指导。本文档将涵盖心律异常的概述、护理措施和查房步骤等内容。心律异常的概述新生儿心律异常是指新生儿在心脏电生理方面.
-
心脏病发急救应急反应演习简介心脏病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及时的急救反应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应对心脏病发急救的能力,进行一次应急反应演习是非常必要的。演习目标- 提高参与者对心脏病发急救的认.
-
师资队伍建设与准入概述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将就师资队伍建设与准入进行分析和讨论。目标-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 吸引和留住优.
-
吸氧临床技能操作评分标准项目吸氧题干患者,张利华,65岁,男性,咳嗽,咳痰,喘憋30年,心悸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今早出现气促,口唇发组,请行中心管道吸氧。操作要点与评分细则项目项目分内容.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追踪系统简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追踪系统是一个旨在帮助教育机构和家长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工具。该系统通过收集、分析和追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干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
小儿推拿课程标准小儿推拿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用来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知识,阐述用推拿手法防治小儿常见疾.
-
肛肠科三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1 .西地兰规格()A.lmlImgB.lml:0.4mgC.2mk0.4mgD.2ml:4mg2 .采血通常采用部位()手背部手腕部国窝部肘部静脉(卜I3.
-
最新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要点新生儿复苏是帮助和保障新生儿出生时平稳过渡的重要生命支持技术。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复苏操作要点及证据在不断更新。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