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的护理常规一、糖尿病足的预防(一)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2 .了解患者自理程度及依从性。3 .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预防方法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护理措施1 .
-
咯血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和咯血的诱因,询问以往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2 评估咯血颜色、性状、量(24h咯血量在IOOmL以内或仅为痰中带血,为小量,在100.
-
疼痛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强度、有无牵涉痛,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2 .了解疼痛诱发因素或致疼痛加重原因。3 .评估患者.
-
排便异常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病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肠道病变等,急性腹泻者注意流行病学调查。2 .评估患者年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饮食与活动情况。3 .了解患者排便习惯、次数、量.
-
绩效考核细则根据优质护理的总体要求,制定病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细则,对各班护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评结果记录在案,作为护士个人当月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详见下表:考核项.
-
护士基础礼仪规范一、学习目标:认识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掌握护士基本的仪容、仪表;掌握护士的体态、言谈、举止礼仪。二、护士基础礼仪的内容1、仪容、仪态、仪表礼仪(1)不留过长的指甲,不佩戴首饰.
-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及评定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负担,并引发护理纠纷,包含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及护.
-
护理团体标准要点总结01.成人癌性疼痛护理T/CNAS01-2019要点1)每次接诊肿瘤患者时,均应进行疼痛筛查。入院8h内应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常规评估,24h内进行全面评估。疼痛控制稳定者,应每日至.
-
20XX年护理培训计划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能,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
-
压疮的护理常规(一)最新压疮的分级(分6期)1.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2. I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
-
恶心、呕吐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 .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2 .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头晕等伴随症状。3.
-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急诊科具有患者病情急重、病种复杂、治疗和抢救技术要求高等临床特点,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是硬性要求。1.
-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一、概述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二、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
-
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一、概述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之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婴幼儿多见。二、主要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感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初为刺.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 .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疾病。2 .评估出血倾向,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遍及全身、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或出现内脏出血、颅内.
-
循证护理六大误区解析目前随着我国护理领域对循证护理认识的深入,临床护理人员开始将循证护理的方法整合到护理实践中、对推动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给患者带来直接的益处。然而在认识和推广循证护理过.
-
常用护理仪器设备管理规范一、常用护理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1.护士长负责仪器设备更新、报废。2 .按需配备仪器设备,定点放置,标识相符。3 .仪器设备建档管理、分类保管、统一编号。4 .仪器设备性能良.
-
心脏骤停患者的相关急救一、概述心搏骤停(CA)是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打击引起的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CA导致循环中断,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心搏骤停是心功能的突.
-
射频(微波)治疗肝癌术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既往病史及家族史,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2 .评估患者有无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肝大、腹水、黄疸等临床表现。3 .了解患者.
-
多发硬化患者的相关护理一、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其特点为空间上的多发性(即散在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