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学资源
(共19739
份)
用时:32ms
-
青岛市刻字业治安管理规定(1998年4月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公布根据2004年9月14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青岛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等37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2017年12月13日经.
-
解决问题一连乘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
聊城市烈士褒扬办法(2023年7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聊城市人民政府令46号,现予公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促进烈士褒扬工作,抚恤优待烈士遗.
-
课题商标法律制度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商标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商标注册的申请、审直和核准(3)掌握商标权的保护期限,商标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4)能够识别商标侵权.
-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修改对照表2024安监总局令第13号应急部令第14号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
-
父子的母校(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渣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
-
烟台市城镇居民二次供水管理办法(2020年3月1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44号公布根据2023年6月10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59号修正)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居民二次供水管理,保证二次供水设施安全运行和.
-
烟台市供热管理办法(2022年9月1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55号公布根据2023年6月10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59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提高供热服务质量,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
-
浙江省公墓管理办法(1999年1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8号公布2006年3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第一次修正2018年12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74号第二次修正自1999年2月.
-
课题了解我国的民航立法情况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民航领域的立法情况素质目标: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从民航发展中汲取个人发展的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
-
巡视工作条例新旧对照版红色字体为修改或增删内容,紫色字体为重点内容标注。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7年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24年版2017年7月1日修订2017年7月10日起施行7章42条2.
-
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2014年1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10号发布根据2017年9月18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的决定修正自20.
-
宁波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规定(2011年9月5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公布根据2021年12月23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60号修正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活动,.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解读近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已公开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2月28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司法部副部.
-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把握苏格拉底的重要人生概念,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2 .探讨文章的论辩逻辑,赏析苏格拉底的劝说艺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概念,把握核心观点教学难点:体赏析作者劝说艺术.
-
项目三创建文本与编辑对象本项目参考课时:8课时课题名称创建文本与编辑对象授课学时8授课班级授课教材中文版Animate动画制作案例教程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创建和编辑文本的方法掌握对象的基本操.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
上海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施办法(2002年3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7号发布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
-
上海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规定(1994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修正根据2002年8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修正根据2010年1.
-
“转让”的刑法意义作者:谭淼(盈科律师事务所)发布日期:2024.02.26一、“转让”的民法意义和刑法意义有着重大差别,前者可能发生在任意两个主体之间,而后者则仅限于特定主体之间。例如,贿赂犯罪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