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故都的秋.docx
《2.5 故都的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 故都的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厘清课文描写的主要景况,体会精当巧妙的选材、组材特点和疏密有致的结构美。2 .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领悟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对美执著追求的情趣。3 .揣摩、品味精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明白流畅、简洁清丽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1 .厘清课文描写的主要景况,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 .领悟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精致细腻而又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对美执著追求的情趣。教学方法1 .诵读法以多样化的诵读贯穿始终,在诵读中感知作者笔下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体
2、会作者情感。2 .语感教学法带领学生细读本文,探究作家所写景物的深层意蕴,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增”“删”“换”“调”等方式,读出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朗读课文,积累本课中的生字词。2 .查找关于作者郁达夫的相关资料。3 .查找资料,了解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潭柘寺这几个景点的由来与历史。二、复习导入自古文人多悲秋,在我们学习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是描写秋天、表现离别之情的诗作,同学们能说一说吗?“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郁达夫所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同样的秋天,在不同文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特点,今天我就一起走进散文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天,感受文章的结
3、构美、画面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三、说秋图1.读题点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答本文题目中包含哪几个关键词?明确:故都一一指的是老北京,也就是北平。“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走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秋一一饱尝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2.抓住线索:北国的秋有哪些特点?明确:清、静、悲凉一一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和底色3.找图前奏:请同学们阅读3-11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几幅秋景图。(提示:要划分段落层次,并且包含关键词“秋”)明确:庭院秋景一一3节秋槐落蕊一一4节秋蝉残鸣一一5节闲话秋雨6到10节胜日秋果一一11节四、品秋味1.赏析美图:这几幅图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
4、悲凉”的特点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最好能够联系学习过的古诗词谈谈意境。明确:(1)庭院秋景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色彩一一碧绿、蓝色、白色一一清、纯净声音驯鸽的飞声安静秋草一一历经沧桑联系诗句,品味意境: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2)秋槐落蕊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落蕊一一曾经绽放、曾经繁华,如今凋落一一悲凉声音也没有一一静丝纹一一细腻、清闲关键词:落寞、深沉一一悲凉联系诗句,品味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3)秋蝉残鸣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5、分析。衰弱的残声、嘶叫一一经历了盛夏的旺盛时期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他们的啼唱一一衬托秋天的“静”联系诗句,品味意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蝉本身也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4)闲话秋雨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秋雨的特点:奇、有味、更像样悠闲的都市人:清、静联系诗句,品味意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5)胜日秋果: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色彩一一淡绿、微黄、红英文的
6、作用一一清秋的佳日联系诗句,品味意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2.分析完这五幅秋景图,同学们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了吗?为什么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要详写这些景色呢?明确:名胜古迹中作者所欣赏的也是一些平常的自然景观,而这几幅秋景图中的景物取材于大自然,甚至随处可见,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表现秋的色、秋的声、秋的味,也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品味。板书设计庭院秋景图一色秋槐落蕊图一形北国之秋南国之秋清、净、悲凉I文眼J秋蝉残鸣图一声闲话秋雨图一味、胜日秋果图一实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第二课时一、悟秋思1 .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郁达夫笔下的五幅秋景图,请大家自读课文
7、,想一想这些秋景图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明确: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从植物的衰败到动物的衰弱,作者感受到的是深沉,他所创作的是一曲献给秋天的悲凉的颂歌。闲话秋雨、胜日秋果:从秋雨到秋果,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正所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 .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明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5 故都的秋 故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