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五下4.3 四季的形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科版小学科学五下4.3 四季的形成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四季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以近似圆的就道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知道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2 .科学探究阅读资料并能用模型解释地球公转,能设计模拟实验演示并解释四季的形成。3 .科学态度、STSE对地球公转现象有好奇心,积极参加四季形成的模拟实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乐于分享。初步了解所学地球公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牙签,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
2、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引入:我们知道了四季的划分,了解了四季变化中可观测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影长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季的形成。(二)新课学习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日心说”的有关介绍: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建立了“日心说”理论。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2)交流并小结:哥白尼“日心说”理论首次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3)了解地球的公转。教师演示并讲解,同时课件展示教材P52下方图。a.地球绕自身轴的转动,就
3、是地球自转。这个轴称为地轴。b.地球以近似圆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c.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绕太阳逆时针转动。d.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4)学生自己操作地球仪,理解上述概念。2.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明确任务:做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来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2)实验前交流:a.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b.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c.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4)班级交流,明确实验方案:两步走。第一步,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第二步,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
4、受太阳照射的情况。(5)研究一: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讨论:a.用什么器材模拟太阳和地球?b.怎样让“地轴”不倾斜?c.“地球”该怎样运动?“太阳”呢?d.怎样观察“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汇报并小结:在“北半球”某处用橡皮泥垂直地面竖直固定一根牙签,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变化来判断阳光照射的角度。a.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让“地轴”垂直桌面。b.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c.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Od.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实验,记录,并汇报:将实验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你的发现与事实相符
5、吗?小结:如果“地轴”不倾斜,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不相符,说明“地球”上没有出现四季变化。(6)研究二: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明确实验方法:a.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将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则“地轴”就是倾斜的。b.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c,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注意:“地轴”要一直指向北。d.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实验,记录,并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如果“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是相符的,说明“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7)追问:对比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8)全课总结:地球公转(地轴倾斜着,始终指向北极星,绕着太阳转)是四季形成的原因。a.北半球,夏季阳光直射程度大,照射面积大,获得太阳光能量多,温度高;冬季阳光直射程度小,照射面积小,获得太阳光能量相对少,温度低。b.正对阳光时的影子,就是正午的影子。假如以冬至时正午的影子长度为标准,再回到这个影子长度,则说明地球公转了一周。这个周期就是我们说的“一年二一年12个月,约365天。c.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三)整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