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x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始终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与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物溪山中,用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中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观赏其雅洁美丽的散文形象的同时,经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覆盖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这是历史投下的阴影,它反映了
2、这位明末遗民作家的思想弱点,也给予了他的文风以特有的色调。3.题目解说本文用清爽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导学过程】一、老师导引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师: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顺缠绵。可是,假如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线注音:更定()望()盘衣()一血()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老师寄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一毛泽东【学习目标】1 了
3、解有关张岱的文学常识。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3 .深化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一一白描手法。4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5 .背诵并默写全文。【课时支配】两课时【学问链接】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爽活泼,趣味盎然。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
4、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娘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早年生活及有关世俗人情的回忆。西湖梦寻是一些记叙西湖风景及学故的文章。石匮书是记载明代历史的书。2.背景资料(2)文中详细描写雪景的句子是:6 .翻译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7 .结合文意写诗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8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二)合作探究7 .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
5、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 .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9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己”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冲突?10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如何体会句中的“绝”字?雾淞沆(更有此人()()铺建(喃噫()长堤(2 .说明句中加线的词:(1)人鸟声俱绝(3)更定(5)拥衣炉火(7)上下二白(9)强饮三大白(11)问其姓氏,3 .说明多义词:(1)白上下一白(2)余余住西湖()(3)大大喜(4)是是日更定(5)绝人鸟声俱绝(6)更时日更定(更有痴似相公者(4 .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2)是.日()(4)余里一小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心亭看雪 29 湖心亭 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