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docx
《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2013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年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0年进行了修订。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至此,我国基础教育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一、学生主体行为
2、发展核心素养1、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落地离不开学生的主体行为。本轮新课程改革凝练的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高度概括,核心关键词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严格讲,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看不见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育和发展,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去落实,体现学生的主体行为,真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概念、规律和管理,通过脚手架引导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性理解,才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温度、有深度。2、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是发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课程改革的本质仍然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领悟力,发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
3、的发展。但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仍没有走出误区,尤小平在学历案与深度学习一书中指出:人们一直在努力,但似乎没有找到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专业路径,没有找到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的突破口。有些课堂变革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课堂转型,反而让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让教师的教学越来越像解题训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渊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基于教师预设的专业方案,经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可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才能发生深度学习,进而发展学科素养。二、优化课堂信息传导结构1、培育学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向学生传递的重点不在于知识、规律、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科 核心 素养 发展 学生 课堂 学习 主体性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