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鹤-楼-送-别.docx
《3、黄-鹤-楼-送-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黄-鹤-楼-送-别.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3、黄鹤楼送别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漫,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视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最终,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仰慕,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始终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日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虽然我们短暂分别了,我们的友情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慢慢远去,消逝在
2、蓝天的终点。李白依旧伫立在江边,注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际李白按捺不住激烈的心情,随即吟出了喜闻乐见的名诗一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一“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比照,情景同现,是培育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二)重难点分析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
3、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设计理念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2 .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比照,适当拓展。3 .依据“找一划一读一想一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通过文诗比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打算(一)学生打算:1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相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 .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老师打算:
4、老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教具学具打算:1.多媒体课件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四、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春晓: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喜闻乐见、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 .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学问。(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黄-鹤-楼-送-别.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