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评价:由“蛋”建构看“经验进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游戏评价:由“蛋”建构看“经验进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由“蛋”建构看“经验进阶”一、游戏背景:1 .看到蛋,教师会想到什么?2 .孩子们会怎么玩呢?一次护蛋行动中,有几位孩子不经意间把蛋带到建构区,自然而然地便引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面对蛋,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蛋能站起来吗?能用蛋搭建城堡吗?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儿童,以“儿童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追随他们的脚步,不断地给予支持和引导,让儿童在持续探究中引发深度学习。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孩子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因此,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我们园本资源一一木制蛋,帮助孩子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操作性强的、符
2、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作为我们教师该如何进行筛选?依据是什么?发展什么?二、游戏过程:孩子作为主动游戏者,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选择、认识并操作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当孩子对材料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老师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或添加新的材料,扩展延伸孩子的兴趣点。随着孩子身体和心理的不断发展成熟,他们能够主动探索新的材料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兴趣需要,并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在此过程中,不同孩子、孩子与教师、孩子与材料等不同异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积极创生,进而实现活动主体、孩子身心等方面不断生成与跃迁。(一)经验判断-选择激发探究兴趣的游戏首先,我们选取来自于孩子
3、的建构游戏。在建构区里我们提供了木制蛋让孩子们自由去尝试、发现。在建构游戏里孩子们在争议的一个话题:蛋能站起来吗?就这样反复尝试蛋真的能站起来吗?其次,我们选择蛋进行建构游戏的依据:1 .现实依据:喜欢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进行搭建,如:平铺、垒高和架空等。了解蛋的特征不容易站立,需要借助辅助材料。如:木条、瓶盖等。乐于尝试着解决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搭建辅助物过多会干扰到作品吗?2 .理论依据:探究兴趣:依据指南中科学领域内容:喜欢用具有操作性的自然材料;喜欢挑战。探究能力: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发现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二)经验聚焦-确定满足持续探究的游戏1.蛋立不起
4、来,怎么办?(图片展示)3 .蛋表面很光滑,你有什么办法呢?(搭建垒高容易倒)4 .蛋表面磨掉一层就变粗糙了(挑战成功)(三)经验进阶-引发支持深度探究的游戏1.从大到小的金字塔、从小到大的中国馆(图片展示)5 .进行分工合作,明确搭建任务三、游戏案例:第一次游戏:经验萌芽从使用单一材料起步案例:玩得开心就好游戏材料:蛋、几何积木(孩子游戏视频)培培:我们要把底下连接在一起妞妞:这个太摇了不能放,得先放底下这里培培:底下我们还要放一个鸡蛋培培:怎么连接不了啊妞妞:拿小一点的,小的,小一点的妞妞:好啦,你也在这里搭教师发现与支持:最初开始建构,孩子们利用蛋和几何形状木板自主搭建。培培将鸡蛋横着放
5、,往上搭建木板,还没有办法搭建的妞妞,看见培培的这个办法也开始尝试起来。在两个人搭了几层以后,培培发现两个人的作品是可以连起来的,于是拿着木板想将两个人的作品连接起来,妞妞阻止了培培的做法说“太摇了,不能放”,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想其他办法将两个作品连起来,妞妞发现一边的小木板说“拿那个小一点的”,他们用小的圆木板将两个作品连接起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叠高、架空,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对孩子心力、手力、脑力、眼力一致作用的过程,孩子并不是毫无目的地乱玩一气。他们在不断的思考中进行设计,这个过程是对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搭建的过程中,物与物的联系(
6、即积木与积木的联系)将逐渐展现在孩子面前,为孩子建立平面和立体等空间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力、平衡、数概念等早期朴素的科学经验,为将来的认知学习作好某些铺垫。连接好两个作品后,培培拿着旁边的几个鸡蛋,把它们立起来捏在一起,松手后,蛋又倒了。在活动后的交流分享环节,培培提出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鸡蛋立起来呢?”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分组讨论。恺恺:我们可以用积木把鸡蛋撑起来。悠悠:那样就不好看了。果果:用纸把它抱起来可以放在木桶上面童童:瓶盖也可以孩子们讨论出可以把蛋放在瓶盖、木桶上,或者将鸡蛋用纸包起来,最后大家决定用瓶盖、木桶和积木来支撑蛋进行游戏。我们遵照孩子的建议,提供孩子需求的材料或提
7、供一些可供孩子当做替代物的结构化材料,如木制积木等。第二次游戏:经验生长一一多种材料的选择上进阶案例:厉害的蛋自由区域活动,楠楠和乐乐交替,每人搭一层。他们顺利的搭了4层。乐乐准备把三角形木板放在最顶端的蛋上。楠楠站在旁边,望着塔顶说“我也想放乐乐说“我先放J乐乐放好后对楠楠说“你放一次J楠楠立刻伸长手臂把三角形木板摆上蛋的顶端,脸上露出笑容。教师的发现和支持:孩子们在反复观察与拼摆过程中,积累关于蛋与几何木板等建构材料的感性经验,将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通过垒高、围合、架空等多种建构技巧进行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新问题,如搭建欠稳当或者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等等。当然,孩子也可能顺利搭建出自
8、己想要的结构。但是,不管是哪种结果,孩子在建构游戏中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从设计到构建,再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可为孩子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如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发展。活动后的分享环节,教师提出了许多对幼儿具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全部使用蛋最高可以搭几层?怎样分布材料可以搭到最高?倾斜倒塌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避免?”教师有效运用创新性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便可以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语言发展提供很大的平台。如果在游戏时将建构区和角色区放在邻近的位置,还可为建构游戏后期加入角色游戏成分提供机会,有利于丰富游戏内容,提升游戏价值。第三次游戏:经验突破进行分工合作,明
9、确任务案例:童话城堡中班这段时间的搭建主题有:城堡、公园和动物园。桐桐和佩佩商量决定搭城堡。她们先用几块积木搭了大门和停车场入口。然后开始搭城堡。第一座城堡顶上的蛋是四个叠在一起的,佩佩取出一个(此时,城堡已经倾斜),佩佩放圆形木板的时候,城堡倒了。桐桐对佩佩说“没关系”。桐桐和佩佩开始重新搭城堡。搭了几层,又倒了。桐桐说“有啦!”桐桐拿来大正方形木板当底座,“我们可以用这个J这次依然是桐桐摆蛋,佩佩递木板。桐桐用蛋搭城堡的最上面,然后用小的积木(辅助)进行装饰,一座美丽的童话城堡就搭好了,可以邀请小动物来这美丽的童话城堡玩。教师的发现和支持:首先,孩子们搭建前有明确计划(城堡),先“命名再搭
10、建二两人混合运用蛋、几何木板、积木等材料完成进行游戏的场景。将主体建筑(城堡)与其他细节(城堡大门、停车场)组合。在完成搭建场景后,开始想象游戏(小动物游城堡)。在创造性表征方面,能够用多个细节部分来制作模型。桐桐用大积木搭成城堡的大门、停车场,虽然整体来看,桐桐和佩佩的搭建型式相对单一,建构主题的完整性和细节还可完善,如城堡围墙、城堡内部、道路等。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提供有关城堡的书籍、建筑图给孩子以灵感启发,扩充幼儿经验。教师还可以支持幼儿在建构之前先想好要建构的内容,并把它画出来,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思考能力和转换能力,引导幼儿检视自己的设计是否完整,也使幼儿的建构目的更清晰。其次,桐桐和
11、佩佩对于搭建城堡有很高的兴趣,桐桐在搭建过程中发现大木板当底层可以让城堡的结构更稳定,且要放在建筑物靠下的位置。对此桐桐的回答是“大木板比较重。”老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聚焦城堡的结构和稳定性,让幼儿做有目的的尝试探索,在孩子最近发展区上提供协助,发展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游戏中,桐桐搭蛋,佩佩递木板,两人相互合作,一同完成。城堡倒塌,桐桐没有责怪佩佩还安慰她“没关系”桐桐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卷垫子,及时关注他人情绪与需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最后的整理环节,她们一层层拆掉城堡,最后分类收集建筑材料,有条不紊。我们看出桐桐、佩佩两位小朋友有很好的规则意识。最后,孩子建构的作品是一
12、座城堡,搭建过程中表现出了主动解决问题、同伴积极合作、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等品质,而“城堡”这个作品本身涉及到的建构技能只有垒高这一点,是比较单一的,这与提供的蛋、木板、积木等建构材料有关。这些材料的形状基本是圆柱体、扁平正方形,承重力也比较受限,很难实现更多样、更复杂的建构形式,是否可以考虑丰富建构材料的类型?这将会是我们继续进一步提升孩子学习用垒高、平铺、延长、围合、架空、镶嵌等多种建构技巧进行搭建。四、游戏思考:20世纪初设计出“单位积木”的教育工作者卡洛琳普瑞说过:“除非我们将从经验中获得的体会灌注在积木中,不然它们充其量只是一块块的小积木。”这句话提醒我们,孩子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观
13、察与指导多么重要。从学期初教师和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的不知所措,到一次次我们通过观察孩子游戏后的分析与思考,我们逐渐懂得:想要了解孩子的游戏,必须建立在孩子行为观察的基础上,不但要善于质疑,还要乐于观察,勤于分析,再进行相应的策略推进。到现在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园的建构游戏不再让教师和孩子感到无力适从,它带给了孩子合作、创造、认知、快乐和健康。如今孩子们学会了利用一种或几种积塑组合拼搭物体,同时知道收集不同的废旧材料来充实我们的建构区域角,使区域角里的材料种类不再单一或数量不足。特别值得教师欣喜的是,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情感延伸到了其它领域中,任务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语言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在组织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等待和观察,把自己作为了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在介入时会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再选择合适的方式介入。和幼儿们一起学习、交流、分享,真正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带来的轻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