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施方法.docx
《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施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施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施方法作者:袁润枝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9年7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明确规定:“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J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也深有感触,读整本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重视读整本书,读整本书能够增加阅读量,内化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
2、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学生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的熏陶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把自己的认知很好地运用在学习生活中。整本书的阅读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语言文字,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建构语言,发展语言。在大量阅读之后,学生会慢慢形成比较作品中的人物,比较作者的表达的习惯,进而对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学生能在阅读中对比,提升思维认识,从而发展思维。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可以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打开他们的心智,在读书中不断的提升思维,在阅读中他们可以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或瞬间,从文字中获取丰富而
3、独特的情感体验。整本书书目的选择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由课文延展至整本书,进行文本内容的延伸;也可以选取中外名著,名家名篇,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绝不是仅仅是了解书中的情节增加情感体验,更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展语言,提升思维。在不断地实践中,努力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在阅读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注语言,摘抄积累,领悟表达引导学生精读精彩部分并进行摘抄点评,感受书中语言表达特点,以及作品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当然摘抄前要有明确要求,让学生摘录哪方面描写的语句,以便学生有重点的思考,同时为后续的评价做了
4、很好的铺垫。初读书目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简练的概括性的语言复述书中的情节;字数较多的阅读书目教师可以采取出示一些关键的推动情节发展的段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内容谈谈独特的感受;或者针对理解全书或章节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在学生比较详细地了解书本的内容的情况下,再进行摘录,这样学生会有重点地站在自己的视角寻找精彩的语句,而不是盲目的为了摘录而摘录。摘录后的点评是学生的难点,只有把自己摘录的理由表达清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积累语言,理解表达的阅读能力。积累是运用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整本书时,首先引领学生寻找书中表达精彩的语言文字,再品味语言文字中感悟人物,读懂整本书的内容。不同的文体可以摘
5、抄不同的语言,例如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它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读了这本描写生动的昆虫记,让学生摘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感悟语言的精妙并作精彩语句的点评。再如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引导 学生 阅读 实施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