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15年初国内猪价开始快速提升,养猪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利好。很多猪场为了把握时机,进行堪称疯狂的扩栏,大量的后备猪入群。而且猪场为了尽可能多的出产肥猪,高胎次的母猪(有的达到14胎以上)不舍得淘汰。与此同时,国内开始重拳治理养猪行业的环保问题,中东部地区大量的猪场被拆,更多的规模化猪场则在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急速扩建。养猪格局可以说一天一个样,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后备猪的引进,随之而来的是猪场不得不面临疫病爆发的风险以及胎次比例不科学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今天笔者总结稳定高产规模化猪场的养殖经验,提出对于规模化猪场应当保持的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时要选择的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为养猪
2、人提供一些参考。为了保持猪场持续的窝产活仔数,提高母猪群的使用效率,猪场必须要有健康的胎次结构。而健康的胎次比例,是从后备猪到高胎次母猪比例逐级降低的,保持稳定的后备母猪更新和高胎次母猪的淘汰,才能保证猪群窝产活仔数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健康猪场胎次比例1817其中P2-P6(二胎到六胎)的比例应该在70%左右,r胎次的母猪(7-8胎及以上)应当不超过10%o对于父母代的场,种群的年更新率应该在35-45%之间,而祖代场,更新率应该更高。以目前国内的养殖水平和生猪价格趋势来看,超过8胎以上的母猪应当淘汰,因为母猪生产效率最高的胎次是3-5胎。高胎次母猪,特别是丹系、新法系等高产母猪虽然产仔数高,但
3、是活仔数会低,而且带仔能力比低胎次的母猪差,如果频繁的寄养,很容出现疾病的传播。下表是某丹系猪场的不同胎次母猪的生产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从表中看出,6胎以上的母猪,虽然产仔数依然很高,但是活仔数却明显降低。01234567+产仔数11.411.613.613.312.812.613.2活仔9.10.912.311.911.511.011.2数9目前很多猪场的胎次比例不合理,更多的是表现在高胎次的母猪过多,特别是在后备母猪很难引进的时期,有的猪场部分母猪的胎次甚至超过11-12胎,虽然暂时能够提供仔猪,但是无法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后期猪场的发展也有害。常见的不合理的胎次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模化 猪场 比例 以及 后备 猪入群 模式 思考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