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理国守法事须画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理国守法事须画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理国守法事须画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理国守法,事须画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本卫,卫将军文子问日:“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日:“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日:”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日:“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日:“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日:“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誓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日:“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第,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日:“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醪
2、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材料二贞观五年,诏日:“在京诸司,比来奏决死囚,虽云三覆,一日即了,都未暇审思,三覆何益?纵有追悔,又无所及。自今后,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覆。”又干诏敕日:“比来有司断狱,多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录状奏闻J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新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徒边。时有上言者日:“戴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日:“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旦国家建义太原
3、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新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刑法)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且国家A建义B太原C元从及征战D有功者E甚众F若能生G获免H谁不觊觎?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指到去,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中的“适”词义相同。B.察,指清楚,明晰,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察”词义相同。C.策,指马鞭,与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词义不同。D.手,名词用作状语,亲手,与项脊轩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用法相同。1
4、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不认同卫文子对公父氏不善断案的评价,他认为公父氏能够让有罪的人心生恐惧,让明礼的人有羞耻之心更为高明。B.卫文子更加看重刑法,他认为礼仪教化固然可以促进社会安定,但如果没有严刑峻法,效果将会大减。C.唐太宗要求处决死刑犯前增加复审的次数,目的是促进执法官细致审理,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D.高甑生因违背李靖的调度并诬告李靖而获罪,有人以高甑生曾是李靖手下的功臣为名上书求情,太宗未采纳,仍坚持将他流放。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膝如舞,非策之助也。译文:(2)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
5、可矜者,宜录状奏闻。译文:14 .对于刑法,孔子和唐太宗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0. CFH11. B12. D13. (1)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细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两马奔驰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做到的)。(2)从今以后,门下省如果再发现根据法令该判处死罪,而情有可原的案子,应该写成状子上奏再审。14. (1)孔子认为不能倚仗严刑峻法,而要以礼仪教化为主。(2)唐太宗认为既要严格遵守法律,不徇私情,也要灵活掌握尺度,顾及情理。【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且当初起兵太原,参加作战的人很多,如果高瓶生得以免罪,那么谁会不存侥幸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守法 事须画一 答案 解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