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研究背景在所有使用非质子液体电解质的可充电电池中,理解电解质溶剂在调节整体液相和固体电解质界面相的离子传输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使用碱金属作为可实用负极的关键步骤,从而进一步实现高能量和低成本的便携式储能。基于环酸1,3二氧戊环(Do1.)的电解质有望用作锂金属负极电解质,因为DO1.有利于可逆的锂沉积。然而,其相对较差的氧化稳定性和与最常用盐的不稳定性(1.iPF6),在锂离子电池中通常不用作独立的电解质溶剂。尽管如此,在锂硫电池中,Do1.仍广泛地与线性酸和少量硝酸锂(1.iNO3)盐结合使用。近期,研究报道了向液态Do1.电解质中加入甚至小浓度的路易斯酸盐或卤化物,通过引
2、发DO1.在电池内部的开环聚合,改善Do1.的热、机械和电化学稳定性。因为形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源自能够润湿电池所有部件的液体,所以避免了固态电解质典型的高界面电阻,并且提高了高氧化稳定性。受这一发现的启发,相关研究对DO1.作为锂金属负极独立溶剂进行评估显得至关重要。成果简介近日,报道了1.iN03添加剂可以与体相液体中的1,3二氧戊环(DO1.)分子配位和拉伸,完全阻止它们的结晶。应变的Do1.电解质表现出类似于非晶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提高的模量和低的离子传输活化烯,在低至-50的温度下,表现出异常高的类液体离子电导率(ImScm-l)o电化学研究表明,该电解质在锂金属
3、负极半电池和全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研究亮点(1)与其它类型电解质比较,结果发现DO1.基电解质能够实现更快的电极动力学,包括高交换电流密度和低电荷转移电阻;(2)不能引发DO1.开环聚合的盐添加剂1.iNO3,能够将液体电解质转变到玻璃状热状态,在该状态下,类似液体的本体和界面离子传输性质与玻璃态热和流变性质共存;(3)优化Do1.电解质中1.iNO3的含量,能够实现在数千次循环中稳定剥离/电镀锂,库伦效率超过99%,即使在高锂电镀容量(IOmAhCm-2)下也是如此,是文献中报道的最高值之一。图文导读1 .电解质动力学比较图IA比较了由四种溶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1
4、,3二氧戊环(Do1.)、乙二醇二甲醛(DME)组成的碳酸酯类和酸类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碳酸酯类电解质的电导率,包括典型的商用电解质(IM1.iPF6,EC/DMC),在低于20的温度下通常低于0.1mScm-Io据观察,Do1.电解质的电导率在50时超过1mScm-K根据报道,DO1.电解质的低温离子电导率值是锂电池报告的最高值之一。此外,在远高于熔点的温度下,电导率的增加趋势明显不同。作者使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拟合实验结果(图lB)o图IC显示,在基于DO1.的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比其它电解质活化能势垒低得多(Ea=O.06eV)o图ID显示,在相同的1.iFSl浓度下,Do1.电解质的粘度不仅
5、显著降低,而且温度依赖性明显减弱,这与电导率的趋势一致。分子在液体中的运动,特别是在低温下,可以从介电谱确定的偶极弛豫时间()推断。作者测量了研究中使用的电解质的介电谱,并比较了图IE和F中的介电损耗模量(M)。在低温下,许多电解质会出现明显的最大损失。随着温度降低,最大值向低频移动。商用碳酸酯(图IE)和DO1.电解质(图IF)以及其它电解质的M”光谱比较表明,在60以上的温度下,Do1.电解质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介电损耗最大值,表明所选频率(1至107HZ)太低,无法捕捉DO1.电解质中的弛豫。HaVriIiak-Negami(H-N)方程可用于拟合介电损耗谱,并提取各种电解质的特征弛豫时间图
6、1G)。通常认为,当电解液中的超过0.1s时,运动太慢,无法支持电池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80和非常低的温度下,DC)1.电解质的仅超过该阈值。3020104(UOZWI)AIMPnPUOO-BC432D3d)sow10,1。1Oi1O,Frequency(Hz)图1不同溶剂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特性。(八)离子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B)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测量的离子电导率与温度的阿伦尼乌斯拟合;(C)阿伦尼乌斯指数前因子()和由拟合计算的活化能垒;(D)剪切粘度与温度数据的阿伦尼乌斯拟合;(E、F)电解质的介电损耗模量谱与温度的关系;(G)弛豫时间随温度的变化。2 .电化学动力学锂金属电极上电解
7、质的交换电流密度(K)从各自的塔菲尔图中获得(图2A)o图2B结果显示,DO1.电解质的IO值比所研究的任何其它电解质大得多,这些结果与对称锂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一致(图2C)o如图2D所示,DO1.电解质表现出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表明DO1.电解质促进了快速的界面1.i+传输。对各种电解质中静态剥离和电镀锂所需的超电势进行测量(图2E),可提供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评估在电解质本体和形成在锂电极上的界面相的离子传输特性的差异。同样明显的是,与基于其他电解质的电池相比,使用基于DO1.的电解质的电池显示出明显较低的极化(30mV)。使用直流聚合测试来量化电解质的1.i+迁移数,图2F的结果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 LiNO3 添加剂 新发现 低温 金属 电池 性能 提升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