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4课 上小下大》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4课 上小下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4课 上小下大》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北京市小学写字数学设计学科:写字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九册课题:上小下大的字授课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李红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5日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李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13661230960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上小下大的字学科写字学段:高年级年级五年级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指出: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执笔和运笔方法,学会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具,并通过小学阶段的训练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
2、美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上小下大的字是京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九册第14课。本课讲授相同的两个字上下重叠组合成一个字,即上下结构字中的一种特殊组合形式。“上小下大的字”在结构上呈现出“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的特点,为了使上下两部分能够紧凑地组合在一起,个别笔画和形体也会发生变化,进而起到“避让”和稳定重心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由于不理解笔画变化的原因,导致字形和结构出现问题。2、笔画的起始位置不准确。学情分析:1 .五年级学生己有两年的毛笔书写经验,95%以上的学生执笔姿势和坐姿正确。2 .学生能够从“大小、宽窄”两个方面分析例字结构
3、,但对“上小下大的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变化原因不十分清楚。3 .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从一个字的笔画占格、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教学方式: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手段:FIaSh课件、教师示范讲解、范字、电教多媒体辅助手段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字、书写用具、作业纸3、教学流程图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观察“上小下大的字”,体会书写要领和规律。2 .过程与方法:依据书写要领和规律,练习“上小下大的字”,掌握书写这类字的技能。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上小下大的字”的书写要领和规律进行评价,提高鉴赏水平。重点:运用“上小下大的字”的书写要领和规律进
4、行练习。难点:掌握并运用“上小下大的字”的书写要领和技能。5、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例字树立观察意识,培养观察能力,我采用如下策略:1 .出示例字,引导观察吕、昌、多、哥、炎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例字,你发现例字的共同点了吗?2 .观察例字思考问题3 .学生交流(预设:1、例字是上下结构2、上下两部分相同3、没能观察出笔画的变化)4 .总结规律(课件演示:1、例字上下两部分被两种颜色的彩块覆盖,以表示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的结构特点。2、发生变化的笔画闪动变色,以示强调。)二、示范讲解强化要领1 .示范例字哥、多2 .讲解强化(1.笔画的起始位置2.书写速度适中3.结构特点即: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4课 上小下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4课 上小下大教学设计 北师大 六年级 上册 书法 教案 14 上小下大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