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docx
《“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 .课题的提出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
2、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重新修订,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
3、格与价值观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确,学校体育在对学生身体塑造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热爱集体等精神来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较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在1917年写了他生平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然而,受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影响,学校体育一方面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的重视:课时得到保证,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同;另一方面在中考指挥棒下,学校体育也受到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高度、速度、远度等体育量化指标变成它的唯一评价标准,机械
4、重复的肌肉训练,让体育课只有“体”而没有“育”。这一现状大大削弱了德育在体育课堂上应有的地位及作用,违背了“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课程理念,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2 .核心概念界定(1)初中体育:初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的需要,以初中学段学生为主体,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旨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本研窕主要研究对象是常州市区初中学校体育常态课堂。初中是学生发展身体和培养德育的关键阶段,在初中体育中落实德育有重要意义。(2)学科育人:即注重通过学科教学来育人。学科育人是从学科
5、的性质、地位、任务出发,体现学科的特质,彰显学科育人的特殊功能。学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素养渗透的重任。本课题针对初中体育学科来探讨“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学科育人的路径和策略。(3)立德树人:字面意为:培养人才。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其蕴含了新内涵:“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以德为先,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包含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因此将立德树人内涵分解为体育精神(理想信
6、念教育)、体育道德(道德规范教育)和体育品格(意志品质教育)三个方面。(4)策略研究:“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不断修改方案,最终实现目标。木研究主要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层面来进行理论构建和策略研究,结合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将德育内容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形成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水平。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立德树人的研究综述“立德”、“树人”古己有之。“立德”最早出处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7、:“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为:树立德业。“树人”据目前文献所知,最早出现在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千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为:培养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公开场合多次谈到“立德树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
8、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思想的传承,也明确了立德树人的现实价值。关于立德树人的内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鄢、陈霜叶认为:“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从本质内涵来看,存在着三个维度、六种性质,即本土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未来性、价值性和教育性。”谢安国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以德为先,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包含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人 视角 初中 体育 学科 育人 策略 研究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