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2 .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3 .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4 .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5 .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三)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
2、配合要点。2 .告知患者或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3 .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剧烈活动。4 .浮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四)注意事项。1 .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2 .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3 .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4 .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5 .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者局部有出血或者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6.敷料、无针接头或者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7 .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
3、使用说明书而定。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 .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而引起。(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者又被污染。(2)输入的药液或者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3)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者被污染。(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5)环境空气的污染。(6)输液速度过快。2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Ih,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C摆布,于住手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颤,继之高热达4OoC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3 .预防和处理(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2
4、)改进安甑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瓶锯痕后用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与瓶塞成75。角;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个针头,减少瓶塞微粒污染。加药注射器严格执行一人一具。(4)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输液中时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5)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6)一旦浮现发热反应,即将减慢滴速或者住手输液。(7)通知医生,遵医嘱赋予抗过敏药物或者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8)对症处理,寒颤病人赋予保暖,高热病人赋予物理降温。
5、(9)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二】急性肺水肿1 .原因(1)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3)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2 .临床袁现病人蓦地浮现呼吸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者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浮现大量湿啰音。3 .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其谨慎。(2)时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者肢体改变而加快或者减慢滴速。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
6、即将住手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者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挠静脉回流。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4)赋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1.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5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5)按医嘱赋予镇静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6)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三】静脉炎1.原因(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
7、较强的药物,或者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输入药液过酸或者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浮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静脉炎分级:O级: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浮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摆布;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蓦地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具有4级
8、症状外,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液。临床上普通以2-4级常见。3 .预防及处理(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还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4)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病情需要下肢静脉穿刺时,输液时抬高下肢20-30oO(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6)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
9、观察与护理。浮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者95%乙醛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8)超短波物理疗法。(9)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赋予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后首先到达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较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于是伤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的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病人可能会即将死亡。1 .原因(1)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2)输液前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者拔针。(3)输液管衔接不密切或者有漏缝。2 .临床表现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
10、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艰难和严重发组,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3 .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精密,有无松动。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2)发生空气栓塞,即将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脚高卧位,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同时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舒缩,空气被振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3)赋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五】疼
11、痛1 .原因在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者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药液漏出血管外,导致皮下积液,引起局部疼痛。2 .临床表现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浮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者因疼痛难忍而住手输液,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位可见明显肿胀。3 .预防及处理(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时,应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六】导管阻塞1 .原固(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2 .临床表现静脉点滴不畅或者不滴,推药阻力大。3 .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者局部肢体受压、高血压病人因静脉压力过高引起血液反流导致导管阻塞。(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5)指导病人自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