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docx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2 .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3 .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4 .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5 .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三)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
2、配合要点。2 .告知患者或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3 .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剧烈活动。4 .浮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四)注意事项。1 .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2 .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3 .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4 .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5 .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者局部有出血或者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6.敷料、无针接头或者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7 .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
3、使用说明书而定。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 .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而引起。(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者又被污染。(2)输入的药液或者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3)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者被污染。(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5)环境空气的污染。(6)输液速度过快。2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Ih,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C摆布,于住手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颤,继之高热达4OoC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3 .预防和处理(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2
4、)改进安甑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瓶锯痕后用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与瓶塞成75。角;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个针头,减少瓶塞微粒污染。加药注射器严格执行一人一具。(4)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输液中时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5)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6)一旦浮现发热反应,即将减慢滴速或者住手输液。(7)通知医生,遵医嘱赋予抗过敏药物或者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8)对症处理,寒颤病人赋予保暖,高热病人赋予物理降温。
5、(9)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二】急性肺水肿1 .原因(1)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3)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2 .临床袁现病人蓦地浮现呼吸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者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浮现大量湿啰音。3 .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其谨慎。(2)时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者肢体改变而加快或者减慢滴速。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常见 护理 操作 规范 静脉 输液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