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农作学(SCienCeofcroppingsystemandsoilmanagement)课程代码:131010021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52/3(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2学时)需预修课程: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适用专业:适用农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其性质属于自然学科。农作学是研究地区或生产单位(农户)的农作制度,包括作物组成与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与连作,以及于之相适应的农田培肥与土壤保护、土壤耕作的技术与理论
2、。旨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作物全面持续增产、稳产;采取合理农作经营策略,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保护资源、培养地力,实行用地与养地结合。农作学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攻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农作学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种植制度及农田养护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作物布局、作物生产潜力、作物轮作等方案的制定和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达成目标
3、:掌握农作制度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及涉农企业等部门,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试验开发、农场经营管理等工作。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O学时)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要求);2,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土养地制度、农田防护制度的概念;3.农作学的发展历程。教学要求:了解农作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农作学的主要内容及任务;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作学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农作制度。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对象的涵义。第二章农作制度理论(讲课4学时;实验6学时,课题讨论2学时)教学内容:1.植物生活要
4、素:植物生活要素的基本概念,基本学说及调控;2 .作物生产潜力:作物各层次生产潜力概念,作物生产潜力估算方法;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及管理:三大车间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4 .粮食安全需求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粮食安全的定义,我国粮食安全现状;5 .循环农业原理与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循环农业的定义,我国循环农业的现状。教学要求:1 .掌握植物生活因素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学说的涵义;2 .掌握作物各层次生产潜力的概念及意义;了解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3 .了解新疆作物生产力及高产纪录;4 .了解粮食安全、循环农业的涵义。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生活因素理论和作物生产潜力的涵义及在生产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作 课程 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