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采后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农产品采后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采后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农产品采后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农产品采后病理学(AgriculturialProductPost-harvestPathology)课程代码:131030173课程类别:拓展教育学时/学分:26/1.5(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6学时)需预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农产品采后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主要讨论水果、蔬菜及粮食产品采收之后发生病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病害发生的普遍规律及病害防治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生物学科。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水果、蔬菜及粮食产品采后病害的
2、症状、发生原因和一般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掌握果蔬产品采后保鲜、防腐的一般原理和技术,从而减少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该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的限定选修课,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植物保护实践工作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包括农产品采后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即采后病害、贮运病害的本质、诊断原理、病原学原理、病害的侵染循环,侵染过程原理、病害防治原理等总论部分内容,以及本地区常见水果、蔬菜及储量主要采后病害或霉变及其防治等各论部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
3、关水果、蔬菜主要采后病害及储量霉变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实际问题解决分析能力,认识农产品采后病害防治的重要意义。3 .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4和5条相对应。熟悉农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开展主要农产品常见的病害的识别、诊断及指导防治工作。能紧密结合生产中的一些病害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相关知识和研究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够承担相关病害防治推广工作。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农产品采后病害定义、病因及特点(讲课2学时;实验O学时)教学内容:1 .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2 .农产品采后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害发生原
4、因及病害形成特点。教学要求:掌握农产品采后病害的定义、病害发生的原因及病害的发生特点,认识农产品采后病害防治的重要意义。本章重点、难点:采后病害的概念及其发生特点;如何正确分析采后病害的病因。第二章病原菌的侵染特点与果蔬采后生理变化(讲课2学时;实验O学时)教学内容:1 .农产品采后病害区别于大田病害的侵染特点;2 .果蔬采后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教学要求:掌握农产品采后病害病原菌的侵染特点和采收后农产品的生理变化,为选择合适的防病方法奠定基础。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采后病害的菌源、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等概念。难点:正确分析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第三章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原理(讲课2学时;实验O学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产品 病理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