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规范.docx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规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规范普遍预防是针对医务人员在处置传染性疾病时而制定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或分泌物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因而在处理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普遍预防措施可大大减少医务人员感染HBV,HCV,HIV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在消除传染源或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预防职业感染十分重要。1、防护原则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下面以SARS为例,介绍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原则。(1)一级防护1)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2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N95口罩)。3)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一3分钟。(2)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人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2)进人隔离留观室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戴手套、帽子、鞋套、穿隔离衣。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
3、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一3分钟。4)对病人实施进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3)三级防护D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2、个人防护措施(1)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第一道防线,通过洗手可以病人避免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因此为了保护病人同时也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洗手。如果身体的其他部位被患者的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亦应立即清洗。(2)戴手套,在大多数情况下,手上的细菌绝大部分可以通过洗手去除,所以只要注意洗手,可有效防止疾病经“手”传播。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务人员 个人 防护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