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docx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及区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快解决我区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要求,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突出短板,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
2、收利用、养殖污染防治等为重点领域,强化我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减污降碳和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和市场两个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各项举措,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行动目标。到2025年,全区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完成1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完成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35%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
3、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主要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区分类治理生活污水。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规划设计,统筹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与垃圾、供水、改厕、水系整治、农房道路建设、农业生产、文旅开发等一体推进,有效衔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充分考虑设施及管网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治理模式、排放标准和处理工艺,做好户用污水收集系统和公共污水收集系统的配套衔接,确保污水有效收集,处理设施长效运行。以人口集中的乡镇驻地、中心村、水源
4、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生态移民村等七类村庄为重点区域,辐射周边零散区域,合理布局。对于靠近城镇、可协调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村庄,优先考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于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可采用污水处理标准严格的高级治理模式;对于人口规模大、居住集中、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单个或多个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的常规治理模式;对于布局分散、人口规模小、干旱缺水的非环境敏感区域,鼓励采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或结合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采用分散处理为主的简单治理模式;对于尚未开展厕所改造且污水无法实现集中处理的村庄,探索采用三格化粪池+庭院利用模式,实现污水资源化
5、利用。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技术。已建成集中处理设施的村庄,要根据设施出水水质、资源化利用用途,开展尾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论证,推进现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尾水资源化利用。鼓励居住分散地区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可通过黑灰水分类收集处理、与畜禽粪污协同治理、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污水,探索三格化粪池集中收集;区熟后用于绿化灌溉,或三格化粪池+生态净化处理+还田模式,达到资源化利用要求后,用于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等。组织开展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对设施停运破损、管网未配套、处理能力不符合实际需求、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非正常运行的设施制定改造方案,2023年底前完成整改,提高设施
6、正常运行率。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o强化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已完成户厕改造的地区,具备污水收集处理条件的,优先将厕所粪污纳入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暂时无法纳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应建立厕所粪污收集、储存、资源化利用体系,避免化粪池出水直排。计划开展水冲式厕所改造的地区,鼓励将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预留后续污水治理空间。(二)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立足区域实际,统筹户、村
7、、乡(镇)、县城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城郊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镇垃圾处理体系;乡镇驻地及中心村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及时处置;相对偏远的村庄逐步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根据服务半径、人口密度,配套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等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完善日常巡检机制,严厉查处在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黑臭水体沿岸随意倾倒、填埋垃圾行为。加强垃圾治理保洁队伍建设,推动垃圾专业化治理、市场化运营。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村庄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
8、源头分类减量,按照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分类治理模式,进一步探索完善符合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推行积分奖励兑换、以旧换新、以物易物等方式,提升可再生资源垃圾回收率。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有机垃圾和沙土灰渣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35%以上。(三)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明确整治重点。优先治理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稳步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建立健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发现机制,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农村 污染 治理 攻坚战 行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