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木木).docx
《神经病(木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木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名解IGerstmann综合征:见于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病变,表现手指失认、左右失认、失写及失算。2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3 .晕厥(SyneOpe):全脑血流量突然减少,导致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表现为姿势性张力丧失而倒地,可很快恢复4 .痫性发作:是脑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引起短暂的神经功能异常,以出现发作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的临床体征和(或)症状为特征。SNiIIerFisher综合征(MFS):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一种亚型,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为特点。6.Bell征:闭眼时眼球向
2、上外方转动而露出白色巩膜7 .重症肌无力危象:MG患者因某种原因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现象。8 .Todd麻痹:严重癫痫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9 .贾克森(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皮层功能区移动,如从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为贾克森(JaCkSOn)发作10 .癫痫持续状态:指一次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时间超过该型癫痫的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时间,及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患者的意识不能恢复到正常的基线水平。I1.基底节:是大脑半球深部的的一组灰质结构,是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尾状核、苍白球、壳核、丘脑底核等。12.帕金森症(P
3、arkinsonism):运动迟缓必备、至少伴静止性震颤、强直之一。其他1 .初级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瘫痪/单瘫(破坏性病变)对侧肢体局灶癫痫(刺激性病变)2 .视觉区: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3 .听觉区:颗横回(41、42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4 .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凝视瘫痪肢体对侧)5 .Wernick区(撅上回后部):产生感觉性失语6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张力。7 .小脑损害的三大主要症状: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肌张力降低8 .脑干损害特征
4、性症状: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神经损害,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9 .桥脑病变: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偏瘫(凝视瘫痪肢体)额叶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对侧偏瘫(凝视瘫痪对侧肢体)10 .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上睑下垂、内收不能、垂直运动障碍、外斜视友视、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消失11 .假性球麻痹表现:见于双侧皮质核束损害、强哭强笑、下颌掌须反射亢进12 .当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时,如急性脊髓炎、外伤等,早期首先出现脊髓休克现象: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病理征),伴尿潴留13 .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皮质感觉)14 .大脑半球病变:刺
5、激性病灶可引起癫痫发作,破坏性病灶导致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15 .脑干病变:交叉性瘫痪,出现病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瘫16 .小脑病变:常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肌张力减低、平衡障碍等17 .根据感觉障碍最高平面、运动障碍、深浅反射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可大致确定脊髓损害平面18 .周围神经变:以运动症状为主,如槎神经麻痹主要表现垂腕19 .肌肉病变:常见症状体征:肌无力、肌萎缩、肌痛&假性肥大20 .血管性疾病:脑&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发病后数min至数d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达到高峰(卒中样)21 .一高血压病人,情绪激动时突发讲话含糊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半h来院时呕吐一
6、次、检查:Bpl80120mmHg,患者示意左侧头痛,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上下肢肌力均2级,右偏身感觉障碍(左基底节区出血可能性大)22 .一老年病人患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多年,无高血压病史,午睡后发现右半身麻木,手&上肢轻度无力,晚饭后家人发现症状加重,在社区医院静滴血管扩张药,翌日晨起发现讲话不清偏瘫加重而来住院检查: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级,右下肢23级,右侧BabinSki征什),右偏身感觉障碍(可能是左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23 .角膜反射: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传出是面神经24 .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Babinskisign奥本汉姆征OPPenheimsign戈登征Gordon
7、sign查多克征Chaddocksign霍夫曼征Hoffmannsign阵挛:25 .腹壁反射是浅反射26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sign)、布鲁辛斯基征(Brudzinskisign)27 .癫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多棘波、尖慢复合波及多棘慢复合波(记三个)28 .Willis环的组成: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2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脑梗死、反复发作、自行缓解30 .脑梗死的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31 .脑出血高血压: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好发部位:基底节(壳核及丘脑):70%32 .蛛网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病 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