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
《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污水处理接种培养规程一、培养前的准备工作1、各构筑物建成,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Cr.BoD5、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大粪及淀粉、氮源和磷源:复合
2、肥,以备缺什么补什么.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7、人员到位,培养和驯化成功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二、菌种培养1.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
3、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2)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
4、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2 .接种培菌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接种培养污泥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种泥、脱水污泥、化粪池污泥、河道底泥等,且活性与接种效果呈现以此降低的趋势。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如好氧池、缺氧池、厌氧池,分别分开接种)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泥 接种 培养 精华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