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办法》全文及解读.docx
《《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办法》全文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办法》全文及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办法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部门协作,切实提高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质效,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黑龙江省调解条例、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调解工作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指导意见(司规(2024)1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依据工作职能,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适用本办法。本条所称“平台”是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黑龙江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所称“组织”是指调解组织。第三条行政争议预防
2、和化解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突出公共法律服务的普惠性和针对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便捷、高效的行政争议解决方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行政争议化解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第四条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和化解并重原则;(二)依法化解原则;(三)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四)调解优先原则。第五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会商机制,确定具体牵头部门,行政复议、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普法与依法治理、法律援助、行政执法协调监督
3、、律师管理、司法鉴定管理、公证管理等工作部门共同参与,定期研究分析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研究解决重大行政争议化解案件,加强对下级司法行政机关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的指导。第六条将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建设责任指标考评体系,科学设定考核内容及分值,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第七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调解组织、黑龙江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对当事人的咨询、投诉应当主动作为,积极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理性提出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八条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部门聚焦行政争议难点热点,强化普法教育,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人民群众法治观念
4、,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第九条鼓励公证机构参与行政执法辅助事务,对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和过程予以证明,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固定证据,预防行政争议发生。第十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部门应当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对各市(地)、各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行政复议机构、调解组织等对在工作中发现的行政执法方面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应当定期向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部门反馈。第十一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要利用调解、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行政复议等资源,完善行政争议受理、分流、指派、化解等工作机制,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
5、台分流转办。对需以解决相关民事纠纷为基础的行政争议,可以引导当事人依法先行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第十二条行政复议机构接到行政复议申请时,在法定审查期限内,对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争议,经申请人、被申请人同意,可以组织调解。对不适合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及时作出受理审查意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中,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达成调解协议。一般案件由主审人组织调解,重大、疑难、熨杂案件由业务处(科、股)负责人主持调解,必要时报请分管行政复议工作的领导主持调解。第十三条经各方当事人同意,行政复议机构对案件涉及的民事纠纷,可以交由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调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办法 黑龙江省 司法 行政机关 有关 平台 组织 预防 化解 行政 争议 办法 全文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