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组建高校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实施方案.docx
《积极组建高校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组建高校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积极组建高校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实施方案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显著增强。坚持围绕产业、企业实际应用培养人才,利用3年时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设本专科专业点IOOO个,改造升级本专科专业点800个,停招撤销本专科专业点1400个。冠名大学的高校设置专业点总数不超过60个,其他本科高校不超过50个,高职高专院校不超过40个。建成720个左右本科一流专业点,建成500个左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高职专业点。一、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瞄准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量子科学、核科学与技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和前沿领域,发挥多学科专业
2、协同育人优势,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力度。组建安徽省产教合作联盟,推动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建立联盟内高校学分互认机制。建设特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和储能技术学院。支持安徽师范大学空天信息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科教融合人工智能学院、合肥学院大众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在医学院校建设若干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加强“南新安、北华佗”传承创新与发展,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学院。围绕种业强省、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加
3、快推进新农科建设,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力度。面向十大新兴产业,建成50个现代产业学院。建立“四业”融合研究中心。围绕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设立“学科专业、产业、创新创业、就业”融合研究中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创新,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四业”精准对接。分类培养人才。引导高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合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分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应用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鼓励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长鑫存储等省内外科研
4、机构、高科技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建设一批联合培养基地,招生计划单列。每年从高校遴选1万名工科大学生到企业见习6个月,每人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落实“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持续扩大培养规模。布局若干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推进招生结构调整优化。逐年提高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占比,招生计划增量主要向服务重点领域的高校倾斜,向培养急需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加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监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以高等学校自
5、我评估为基础,专业合作委员会、学术组织、行业部门、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督导督查及评估制度,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专项督导为一体的新型评估体系。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合格和审核评估、本科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强化结果应用。到2025年,力争5所本科高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25所本科高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300个本科专业点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二、积极组建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总体设计和统筹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级平台,建设省部级、厅局级、校级等特色优势明显、梯次衔接互补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加强
6、科研创新平台绩效考核,建立动态调整和滚动支持机制。组建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坚持应用需求、未来导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共性研究平台。围绕创新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省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行业商协会、企业等多方资源,建设30个区域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并向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倾斜。培育发展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科技商学院。整合省内高校科研资源,选准主攻方向,谋划培育12个承载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支持省属高校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7、。布局省级科研创新机构。推动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深度开展协同共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多元主体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省级研发机构,在省属高校加快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实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题、市场阅卷”,推动高校与各市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支持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具备条件的研究生注册登录“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科研服务。三、完善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生均拨款标准。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
8、士研究生生均拨款系数,按1:2:3设定。其他高校参照执行。调整优化学科类别生均拨款系数。将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文学、历史学、哲学门类生均拨款系数设定为1,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门类生均拨款系数调整为L25,农学门类生均拨款系数调整为L5,工学门类生均拨款系数调整为L6,艺术学门类生均拨款系数调整为2,医学门类生均拨款系数调整为2.5。建立学科类别系数动态调整机制。其他高校参照执行。引入办学层次系数。坚持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分类管理、差异支持、扶优扶强。将省属高校中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系数设定为1、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定为1.05、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定为L1、“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积极 组建 高校 新型 产业 共性 技术 研发 机构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