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
《《1.3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3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3节第2课时:摩擦力.【教学目标】1 .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 .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概括能力.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比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 .通过认识静摩擦力随外力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事实,以及铮摩擦力与压力无关,变成滑动摩擦力后跟压力成正比的事实,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峥摩擦力.【教具准备】木板、木块、磋码、棉布、毛巾、弹
2、簧测力计等,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一引入新课1 .回顾初中所学摩擦力知识,联系生活中的摩擦现象.2 .实验一感受摩擦力.(1)手掌压在桌面上前行,感受桌面对手的滑动摩擦力;(2)两人配合抽拉页面交叉压在一起的两本书,感受除摩擦力.加含难分的两本省3 .提出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同的方向怎样判断?它的大小怎样计算.合作探究一新课学习一、滑动摩擦力1 .认识滑动摩擦力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用弹簧秤拉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观察弹簧秤示数,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如木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会产生阻碍木
3、块滑动的力,这就是木板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2 .产生翱牛引导学生分析摩擦现象,得出结论:两物体间出现滑动摩擦力,必选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若其中的任何一条不具备,两物体间便没有摩擦力.(1)两物体直接接触;(2)接触面上有压力;(3)接触面粗糙;(4)接触面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发生滑动。3 .方向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相切,指向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滑动的反方向.如图中的A物体与B物体的接触面是平面,A相对B的滑动方向是沿接触的平面向右,A物体受到的B物体对它的滑动摩擦力f沿接触的平面向左./A,I.-B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首先要找出两物体的接触面,其次是找出受力者相
4、对施力者滑动的方向.4 .探究大小(1)教师进行演示实睑,学生观察,然后探讨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4色压力有关系,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演示:按图所示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情况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与压力有关系,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精确的测量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情况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在压力一定时,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总结归纳: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两物体间的正压力的大小,这一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喝,式中的比例系数口称为滑动摩擦因数,它没有单位。5 .
5、对滑动摩擦因数的讨论(1)它的大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它的大小不同;它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接触面越粗糙,它的值越大.由公式/=应可得:%,这不能理解成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2力成反比.在接触面粗糙情况一定时,当FN变化时,f按正比例随之改变,故FN保持不变.(2)不同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表格内容了解各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具体数值。说明:表中的各种动摩擦因数都小于1,但不代表任何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小于1,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6 .案例研究(1)例1:教材第24页例题.(2)归纳J结:求解滑动摩擦力的思路与方法:确定相互接触的两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摩擦力 1.3 摩擦力教学设计 1.3 摩擦力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