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宏观思维.docx
《青年毛泽东的宏观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毛泽东的宏观思维.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青年毛泽东的宏观思维入学湖南一师之后,通过跟杨昌济学哲学,毛泽东的最大收获,就是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判断事物,不再拘于细枝末节,而是能从大局观、全局观去考虑。他说:“登上高山之巅,方可一览众山小,只有理精研思,穷高极远,才能拿得定,看得透。”萧三也证实,“那时,他就爱对大家讲,要多从大处着眼,多往远处着想”,不能舍本逐末,只看眉睫,不见泰山,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种抓大放小的眼光,让毛泽东入学没多久,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见识。比如议论时局,其他人都爱就事论事,为些小点喋喋不休。毛泽东则不然,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一种全局的思维,对现实问题进行点评和分析。所以,每次听了他的话,大家都会感到豁然开朗,
2、耳目一新。另外,在观察问题上,毛泽东也喜欢追根溯源,非要弄出个理来。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他就恳言:“但凡天下之物,只有知其理,才可益穷之。圣人之所以通达天地,知晓未来,皆因抓住了事物的本源。故吾决心,今后,要将全副工夫,都向大本大原处探讨,至于那些枝叶扶疏,不再妄论短长,占去日力。”说到看本源,毛泽东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1917年夏,他对当时宪政改革的看法。大家知道,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段祺瑞政府上台,为了收买人心,重提宪政口号,这让许多文人政客,都觉新机再现,于是,纷纷献计献策,私下展开活动,以图在新的政治版图中,也能捞上一点资本。然而,面对这场热烘烘的闹剧,毛泽东却很不感冒。他说:“如今的
3、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等,其实这些皆非本源,不过权宜之计矣。”那么,在毛泽东的眼里,什么样的改革,才算抓住了本源呢?给黎锦熙的信中,他就写道:“今人,之所以为强有力者颠倒之,播弄之,皆因民智污塞,人们失去了主观灵性。所以,如果人心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民众不能觉醒,任何枝节的改革,都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只能支离破碎J正鉴于此,他大声疾呼:“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又焉有不能者乎?”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开始同学都觉得,他对形势的估计,未免太悲观。然而,接下来的几年,国家的政治走向,却完全验证了他的这种预判。眼见军人政治愈演愈烈,
4、黎民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声称“不谈政治”的独秀先生,也坐不住了。1919年2月,在我的国内和平意见中,他也激愤地说:“如果国民不觉悟,南北军阀不废除,一切政治法律,都是空谈。”给黎锦熙去信时,毛泽东不过二十出头,只是一介中专生,可他的政治预见,竟比陈氏这样的大哲,还有先见之明。由此可见,经过哲学的训练,毛泽东的思想,是多么深邃,他的思维又是多么特别。难怪接其信后,黎锦熙不禁感叹:”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实乃可大造也J除思考问题时讲宏观、求本源,在事务的判断上,毛泽东也提出了“不蔽于物、不督于情、不于智”的做事三原则。毛泽东所讲的这三点,按现行的话说,就是做事情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不受情感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年 毛泽东 宏观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