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与实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与实务》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说明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简要的讲述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了解会计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实务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并力争取得
2、职业资格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去开展工作。3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岗位、课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是培养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教材以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依据,紧扣全国最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主要阐述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常用操作实务。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应试能力,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学中考”,不仅学得会,做得好,考得轻松,充分体现“教学做考”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建议综合运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考试课堂和课外讨论法等多种
3、方法。并建议运用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QQ群、E-maiI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和谐、开放、互动、探索的环境,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自我激活状态,不断地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适应与自我发展。二、教学媒体建设(一)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1 .文字教材:会计基础与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胡立贵冯勇主编2 .网上课堂:本资料包中的PPT课件(一)教学环节建议1 .学时分配本课程建议总学时64学时,具体分配见下表。章节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三.论练习第一章总论33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431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发展状况,掌握会计概念与
4、特征。(2)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4)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础。二、教学值点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核算的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会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基础。三、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应授课时数为3学时,建议课时分配如表所示:课程内容讲授课时数会计概述1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基础0.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5四、主要概念1 .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 .会计
5、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为反映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确认、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3 .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4 .会计目标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当然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或者说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
6、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5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6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7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8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
7、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9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10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权责发生制下.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否已收到现款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付出了现款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现款已经收到并且已经入账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付了现款并且已
8、登记入账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会计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也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即当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作为提供经济过程和结果信息的会计就会随之产生。至于最早的会计产生于哪个国家和地区、最早产生于什么年代,在中外会计史学界的争议颇多,也很难做出确切的历史考证。二、会计的发展1 .古代会计古代会计以前应为远古会计,代表的时代经历了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与生产职能相分离的阶段,是会计产生萌芽的时期。这一阶段也可以作为古代会计的一部分。但古代会计突出的代表阶段,应主要是会计具有独立的职能,直至形成比较完备的单式簿记的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会计,会计核算的范围包括了统计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与所得量以及对
9、业务过程(生产过程)核算,以后逐渐与统计和业务核算分开。中国古代会计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西周时期官厅会计的“月计岁会”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当而已矣”论述;孟子正义对“会计”一词的解释: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秦汉时期会计记录使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创立了账簿(当时叫“簿书”或“簿”,如谷簿、钱簿等),西汉时开始采用“上计簿”则是“会计报告”的滥觞。(公元23年前)。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经济最发达时期,在单式簿记的结帐和报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唐朝由流水账和誉清账组成的账簿体系.第五章会计账簿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账簿的含义与作用(2)理解会计账簿的设置原则,会计
10、账簿的种类(3) 了解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4)掌握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5)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和结账与对账方法(6)了解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账簿的种类;记账规则;账簿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的更正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记账规则;账簿的登记方法和错账的更正方法。三、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应授课时数为8学时,建议课时分配如表所示:课程内容讲授课时数会计账簿概述1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1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2对账、结账1指标的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以采用三栏式账簿。7 .多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是在借贷栏目内再分设
11、若干明细金额栏的账簿。收入、费用、生产成本等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8 .数量金额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明细账,如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存货明细账。是指在“借方、贷方、余额栏内分别设置“数量单价、金额”三个明细栏目的账簿。9 .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在启用前就把账页顺序编号装订成册的账簿。在日常工作中订本式账簿适用于具有统驭性和重要的账簿,如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10 .活页式账簿活页式账簿的账页是不固定装订在一起。此账簿多用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11 .卡片式账簿卡片式账簿是由具有专门格式、抽取灵活的卡片存放于卡片箱中组成,是一种特
12、殊的活页账簿,主要用于记录内容比较复杂的财产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周转材料明细账”的登记,它可以跨年度长期使用而无需更换。12 .现金日记账现金日记账是逐日逐笔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05四、主要概念1 .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陈报的步骤和方法。即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汇总,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的编制的步骤和方法。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
13、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3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4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分类计算每一个总账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五、拓展阅读据而征收的一个税种。从理论上分析,增值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从税收征管实际看,增值额是指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扣除法定外购项
14、目金额之后的余额。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可划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即以生产经营者的销售收入或经营收入,减去所购进的除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外的投入物后的余额为计税增值额。从国民经济整体看,其计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故称其为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即以“生产型”的增值额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作为计税增值额。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其计税基数相当于国民收入(VM),故称其为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即以“生产型”的增值额减去当期购置的固定资产全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增值额。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C+V+M中扣除
15、了C及V+M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其计税基数相当于全部消费品的价值,不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一切投资转移价值,故称其为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的一种增值税。也就是说,厂商的资本投入品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这样,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值税相当于只对消费品征税,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故称消费型增值税。从理论上分析,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使非抵扣项目大为减少,征收和缴纳将变得相对简便易行,从而有助于减少偷逃税行为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税收管理成本,提高征收管理的效率。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管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岗位责任制、法律责任。(2)理解会计管理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职能。(3) 了解会计报表中常见的分析指标。二、教学置点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会计管理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职能。本章的教学难点:会计报表中常见的分析指标。三、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应授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