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docx
《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为推进学校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办法。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二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超前识变,面向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突破学科专业归属、空间地域局限,建设一批跨学科、跨校际、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第
2、三章建设原则第三条虚拟教研室旨在聚焦教育教学共性问题,本着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原则,探索前瞻性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途径,更大范围更高(深)层次的引领和示范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第四条虚拟教研室建设需要遵循如下具体原则:(一)坚持问题导向。虚拟教研室建设重在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共性问题,通过开拓性、创造性研讨,提出新思路和有效解决方案,破解难题、攻克难关、引领教育教学发展。(二)坚持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应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校际的开放合作,突破常规边界,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优势互补。通过构筑良好的组织生态,充分调动各级资源,凝聚创新思维,
3、促进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实现高效协同研究,共同打造开放式教学资源、精品类专业课程、综合性通识课程以及注重能力和素养培养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等。(三)坚持前瞻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重在科学预测新技术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潜在性可能,准确判断其可能带来的重大价值,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发展理念、未雨绸缪、谋划长远发展。(四)坚持动态建设。虚拟教研室应根据最新教学热点问题、教师共性需求、教育教学发展趋向,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主题;教研室成员要保持开放性心态,积极追踪教学学术前沿、不断深化开展教学实践创新,持续提升发展个人教学能力,并辐射带动学科乃至学校教学质量;教研室核心组成人员本着自愿和考核相结合原则流转和微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虚拟 教研室 建设 管理办法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