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3篇.docx
《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外科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2年*月*日急性胆囊炎诊治病例分析【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3岁,农民【主诉】主因上腹痛伴发热三小时。【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痛,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当时实测体温38寸。随后到当地诊所,给予退热药物治疗,症状不见好转。【既往史】既往体健。【查体】T:37.5,P:71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心律71次/分,心音有力,各个瓣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未见胃肠
2、型及蠕动波,墨菲征阳性,叩诊鼓音,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存在。【辅助检查】上腹部B超示:胆囊壁增厚。【初步诊断】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墨菲征阴性,根据上腹部B超可除外。【诊疗经过】静点西米替丁,补液,氧氟沙星。【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病例分析/讨论】根据该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有可能进一步进展,出现电解质紊乱,腹膜炎,腹腔感染,腹腔穿孔,需密切观察治疗。中药方剂联合中医骨科理疗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骨折后期伤肢肿胀是骨折患者在骨性愈合或伤口愈合过程中,伤肢体由于骨膜的生长导致远端以及局部出
3、现的持续性肿胀久而不消,或时肿时消反复发作,或消而复肿的现象。病理生理学机制是机体本能保护机制在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血管液体交换失去平衡引起肿胀。该症状在骨伤后期患者发生的几率较高,是骨科常见现象,若不及时消肿可导致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后遗症。在临床上对该症状的洽疗多以按摩、理疗和中药汤剂为主。常用的汤剂有:活血化瘀汤、活血止痛汤、血府逐瘀汤、防己黄芭汤、化瘀消肿汤等。本专题拟针对该症的发病机理,整合众多方剂,再辅以中医按摩用于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选取宜阳县柳泉镇卫生院2011年2013年骨折后期肿胀患者67例o1一般资料:年龄在1872岁,平均年龄为50.8岁;患者主要包括上下肢骨折,如股骨骨
4、折、手掌骨骨折、前臂骨骨折、足踝部骨折及胫腓骨骨折;病程在212个月之间,患者平均病程4.9个月。肢体肿胀程度:I度(可清晰看到皮肤皮纹出现的肿胀)18例:H度(未发现皮纹,但与正常相比更为紧绷,同时观察可见皮肤温度较高未发生水泡肿胀)42例:II度(皮肤肿胀比较光亮,且肿胀处皮肤温度较高)7例。2治疗方法:(1)方剂组成:大黄(酒浸)12g,桃仁、柴胡,当归,红花,穿山申,天花粉,茯苓,泽泻,肯皮各IOg,甘草5g。每日1剂,加清水50OnII煎至30OmL去渣取汁,每次15OnII口服,连续治疗10天。(2)祛瘀散:茯苓皮15g,整虫、木通、川穹、地龙各IOg,碾为散剂,温水调欺,纱布缠好
5、外欺患处,每天1次。(3)中医按摩:采用推、拿、按、擦、捏、揉等手法,在特定部位按摩可通络化瘀、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使关节处滑利:揉松肌肉,可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血液回流,缓解肿胀,同时缓解肌肉粘连与肌肉萎缩等症。每天一次,每次30mino3疗效判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予以评估,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标准。显效:四肢肿胀症状显著缓解,胀痛与紧绷感完全消失,与治疗前肿胀消除时间低于3天,且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程度减少2mm;有效:四肢肿胀症状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肿胀消除时间3飞天之间,且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减少4
6、8四无效:四肢肿胀症状与体征未见缓解或加剧,与治疗前比较肿胀消除时间大于6天,且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减少9以上。4治疗效果67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显效为46例,有效为20例,无效1例,总有效有为98.5%o5专题讨论骨伤后肢体肿胀在骨伤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不同程度的肿胀,对于疾病的发展预后也不尽相同,严重的肢体肿胀,可出现张力性水泡,甚至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以致造成缺血性肌痉挛及肢体的坏死,术后出现持续的肿胀甚至将导致手术的失败,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促进功能的恢复,还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中医以治血为主,药物并结合独特的手法及针灸等具有明确的疗效,并具有毒副作用少、廉价、容易接受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
7、展前景。中医中药对肢体肿胀的中医理论:“血有形,病故肿”,形成肿胀征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伤痛,行伤肿”,唐容川血证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医宗金鉴“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然后施以内治之法,庶不有误也。”中医认为肢体肿胀的病机为气血停聚积局部所致,治疗以洽血为主,根据临床上具体辩证相加减。现代医学对中医血瘀证的认识为:L血液流变学异常;2.微循环障碍;3.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证本质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已从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得到证明,血流变异常作为血瘀证另一重要客观指标是由于血流成分与性状改变。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活血化瘀药,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晋升 主任医师 高级职称 病例 分析 专题报告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