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PPT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pptx
《幼儿园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PPT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PPT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pptx(2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政策一、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心理因素:(一)感知(二)情绪、情感(三)再现能力(四)动作活动(一)感知1 1、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 幼儿通过观看获得对于事物的种种视觉经验,这是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来源。无论是具象的还是高度抽象的,幼儿画面中的物体都是他们曾经见过的,是视觉经验累积所有的。没有一定的视觉经验,进行美术创作是不可能的。2 2、知觉力的强弱影响作品形象的深入和精确程度一个对事物的形、色很留心,观察力又强的幼儿画出的形象总是完整入微的;一个空间感很轻的幼儿将长于造型、构图;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幼儿会将一幅画画的色彩斑斓,具有装饰形。3 3、美术形象来自
2、审美知觉审美知觉,是对于事物的整体和情感性的把握,不带有功利的目的。产生审美知觉的条件主体对于感知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距离感。一个十分陌生的事物往往引起我们的警觉,难以形成审美态度,也难以引起表现的愿望;一个常视久见的事物,在视觉中的新鲜感和距离感会下降,同时因为太过经常性、反复性,容易让人采取实用态度,忽视它的审美特性。(二)情绪、情感1 1、创作的愿望由情感而生,创作的内容由情感而定。2 2、情感的强度影响创作愿望的产生。3 3、情绪、情感使作品内容充实。4 4、情绪、情感能推动幼儿对高级、完美表现形式的追求。(三)再现能力幼儿对所见到的、所观察过的事物,并不是想要表现就可以表现出来的
3、,这受到再现能力的制约。再现:心理的再现记忆表象的重新浮现 艺术的再现将内心所知所想外化,以物质手段表现出来。1 1、视觉经验、情绪情感通过再现转化为美术形象。2 2、再现能力的差异影响着幼儿的美术表现的形式。(四)动作活动1 1、一般动作活动 作用:(1 1)幼儿通过一般动作活动了解客体。(2 2)同时,了解自己,体会自己的力量与作用,形成个人的行为方式。(例:幼儿画人物的变化)2 2、艺术创作中动作活动 (例:涂鸦期到形象期的转变乱涂乱画了解线条的特性重复动作,产生某些图形,有目的地表现某些事物)二、幼儿美术创作的规律:(感知、愿望、动作活动、再现能力之间的关系)(一)动态平衡影响幼儿创作
4、的几种心理因素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各因素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发展是不同步的。(二)低项决定幼儿创作的水平由程度低的因素决定水平。(三)两级现象三、教育的对策:(一)全面入手(二)具体指导1 1、寻找发展上的低项2 2、警惕发展上的平衡(三)把握尺度1 1、视孩子对事物的感知熟悉程度2 2、视孩子对再现式样的掌握程度3 3、视幼儿的愿望水平第二节 幼儿美术创作的具体指导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创作的三条思路:一、从主体内容出发引导创作二、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三、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一、从主体内容出发引导创作一、从主体内容出发引导创作核心核心主题内容包含两方面:1 1、描写的物象、事件、情节,及在作品
5、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2 2、物象和情节的象征意义(包含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观念。(一)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二)开展系列活动(三)在活动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一)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出发点幼儿的思维是以叙事,也就是故事的方式展开的。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1、贴近幼儿的生活2 2、生动有趣3 3、有创造的余地4 4、适合以美术的方式表现(二)开展系列活动形式1 1、获得最初的体验幼儿经验的来源:一般稳定生活普遍经验 偶发事件个别经验鉴于幼儿生活环境的局限,经验不足,教师设法使幼儿获得足够经验。大自然,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参 加 劳 动、文 体 活 动、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学前 儿童 美术 创作 指导 PPT 课件 第四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