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docx
《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预防野生毒落菇中毒据文献报道,自然界的毒落菇估计达100o种以上,目前我国毒落菇(包括可疑有毒)达四百多种。因此,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毒蘑菇是我们尚未认知的。我国常见毒落菇类群主要包括鹅膏科、牛肝菌科、红菇科、球盖菇科、丝膜菌科、马鞍菌科等科属,常见毒蘑菇包括致命鹅膏、黄盖鹅膏、黄盖鹅膏臼色变种、淡红毒鹅膏、灰花纹鹅存、拟卵盖鹅宫、毒蝇鹅官、小豹斑鹅膏、黄粉末牛肝菌、网范海氏牛肝菌、秋生盔的伞、赭鹿花菌、叶状耳盘菌、亚稀褶黑菇和毒沟褶菌等。在我省既往发生的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中发现的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鹅膏菌、臼毒鹅膏黄色变种、拟灰花纹鹅膏菌、淡红鹅哲菌、拟淡红鹅宫菌、亚希褶黑菇、秋生盔胞
2、伞,充分显示我省剧毒落菇的种类非常丰富。这些剧毒落菇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严重时引发中毒者多脏器衰竭死亡。由于村民们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对毒落菇乂缺乏辨别能力,误采误食有毒蘑菇中毒时有发生。因此,这些毒磬菇的存在,给当地的老百姓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毒造菇中毒多发生在夏秋阴雨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不同,引起中毒的毒落菇品种、中毒发生季节、中毒发生场所及病死率等也不尽相同。引起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采误食。由于毒落菇毒素种类多且成分第杂,一种毒蘑菇可含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也可存在于多种毒磬菇中。因此,毒蘑菇中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国家尚无毒
3、落菇毒素的实验室检验标准和方法,也没有针对的解毒药物,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一、食用野生蘑菇菌中毒主要原因1 、误食有毒蘑菇类。我国目前已知的大型真菌估计有3800种以上,其中伞菌(毒蘑菇的常见类型)类1600种,而目前已知的毒蘑菇多达400余种。一些毒蘑菇与无毒蘑菇外形极相似,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辨别,同时,不少村民采集落菇只凭传统经验判断,导致误采误食毒蘑菇事件频频发生。2 .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落菇,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二、野生毒蘑菇中毒临床类型1、胃肠炎型: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6小时。主要为急性恶心呕吐、腹得、腹痛,或
4、伴有头昏、头痛、全身无力。重者偶有吐血、脱水、休克、昏迷和询语。很少有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一般病程短,致死率低,容易恢熨。在毒落菇中毒案例中,该类型占绝大多数,是极普遍的中毒类型。引起这类的毒蘑菇我国已知约160余种,多见于造菇属、红菇属、乳菇属、粉褶菌属、黑伞菌屈、白蘑属和牛肝菌屈中的一些毒蘑菇。2、急性肝损害型:中毒者多因误采误食含有鹅膏毒肽类毒素的野生菌引起。主要以鹅f属、盔抱伞屈和环柄菇属的一些种类为主。此型中毒最为严重,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按病情发展可分为六期:潜伏期,一般8-12小时,有时20小时以后才有症状。胃肠炎期,以吐泻为主。假愈期,此时中毒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野生 蘑菇 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