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米粒体性滑囊炎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docx
《临床米粒体性滑囊炎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米粒体性滑囊炎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米粒体性滑囊炎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米粒体滑囊炎大量含有纤维结构的颗粒体类似于抛光后的白色大米,偶发于慢性滑膜炎症性关节,以游离或嵌入固定的形式存在于滑囊内.1895年Riese首次于1例结核性膝关节炎病例中发现并报道。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米粒体性滑囊炎多发生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中,少部分结核性、血清阴性关节病中也有出现。其形成原因及病理机制尚无定论。HA1.米粒体多附着于滑囊,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较为多见,肩关节米粒体性滑囊炎较少见形成机制关于米粒体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观点一,米粒体形成与滑液无关,早期米粒体来源于一种新形成的物质,随着后来纤维蛋臼的聚集迅速增大最终成型。观点二
2、,滑膜出现微梗塞J导致部分滑膜坏死,随后坏死的滑膜组织释放进关节腔,而后由滑液中沉淀的纤维蛋白进行包裹形成米粒体。临床表现主要以肩关节局部肿胀及疼痛为主,疼痛性质往往为钝痛,偶有剧烈馋痛,肩关节活动度因为肿胀及疼痛会受限。病人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发现肩关节肿胀,慢慢出现疼痛并逐渐影响肩关节活动。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米粒体性滑囊炎患者往往hs-CRP.ESR升高,RF抗核抗体阳性,提示其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肩关节米粒体性滑囊炎并不多发生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滑膜炎的特殊表现。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无特殊意义,以MRI检查最为敏感,关节周围软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肩峰下可见积
3、液,以及大量直径不等(1、IOmm)的类圆形占位,与周围肌肉组织相比呈等T1.稍长T2信号。鉴别诊断无明显症状的关节病,米粒体滑囊炎会被忽略漏诊。主要需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和滑膜软骨瘤相鉴别。鉴别诊断要点主要以MRI为主。1、米粒体滑囊炎:在MR1.中门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稍高于肌肉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像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X线及CT仅见关节囊肿胀、骨质可能被破坏,关节囊内未见明显颗粒状影像。2,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MR1.表现为滑膜的弥漫性增厚和局限性肿块形成两种,在T1.W1.和T2W1上均为低信号。3、滑膜软骨瘤:是滑膜增生软骨化生性疾病,很少与滑囊有关,存在的游离体约有20%未发生矿化。化生软骨往往呈叶状,未钙化时的T1.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已经钙化的则T1.和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治疗米粒体滑囊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多为开放性手术或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良好。对于免疫相关的米粒体性滑囊炎(类风湿关节炎,成人sti1.s病等),疾病早期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得到控制。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进行切开清理+广泛滑膜清理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米粒 体性 滑囊炎 形成 机制 诊断 治疗 方法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