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政策的长期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利率政策的长期影响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低利率政策的长期影响分析低利率政策的长期影响分析摘要:市场利率过低是近期金融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从中国经济运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态势看,支持市场利率走高的经济机制并不存在。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不行或缺的内容,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全面、深化、系统地探讨利率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在区域间的差异,加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利率政策机制和政策实施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探讨低利率政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低利率政策;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记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
2、14)070139-03利率在经济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央行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央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2012年6月8日,中国存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o2013年7月20日,中国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但由于市场因素等缘由,贷款利率还是偏低。对储蓄、投资、产出和房地产行业等经济各方面均造成肯定的影响。一、低利率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导致错误投资,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当利率过低时,保值性和投机性投资的动机增加,生产性动机减弱,而且,在生产性投资中,一些效益相对较差的项目也获得贷款上马。传统的投资决策是只要投资项目内在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净现值大于零,该项目就有利可图。
3、当利率偏低时,资金成本低,使原本不该进行投资的项目有利可图。但是一个项目一旦进行,就无法再返回,而且投资所需资金不肯定在现有利率下一次筹到,将来利率可能上升,假如是一个无利可图完全因利率降低而执行的项目,一旦利率上升,很可能使这个项目变成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国内人为的低利率政策是目前很多错误投资及资源奢侈的一个重要缘由。(一)不利于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提高效率1.政府过度压低利率.,使资金运用者的成本大幅降低,资金供应者的利息收入大幅削减。目前国内资金运用者多为国有企业,这部分利息收入从一般储蓄大众移转至国有企业,加上政府实行高利差政策,一大块利涧流入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不但削减了消费,而且让这
4、些国有企业不思进取,总希望从政府政策中获得好处。在利率过低时,企业得到一盘贷款,相当于得到一笔补贴。使得借款企业没有压力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企业无心关注如何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盈利实力和偿债实力。2.国有大企业由于和政府间的关系以及拥有的可供应充分担保的资产,可优先获得银行贷款,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常常处于困难局面,不利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不利于银行等金融部门收益的提高。低利率对于一些负债较高的企业,能起到使其荀且存活的作用,但是不利于淘汰效益差的边际企业,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同国外竞争。此外,低利率首先降低的是金融机构
5、的筹资成本。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对金融机构的约束与压力。使银行不急于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不利于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率。(三)中国储蓄没有因低利率而削减低利率未必起到降低储蓄扩大消费的功效。据我们对海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意向的调查,城镇居民存钱的最大理由是防意外急需,排在前四位的储蓄理由分别是:防意外急需(65.8%).子女教化(64.2%)、养老(56.2%)和防病(51%),拿利息的理由仅排在十一位,选择比例也仅为8%o从几年的低利率政策来看,居民的消费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消费量的增长远小于储蓄额的增长。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消费挤出效应。况且,由于边际消班倾向减弱规律的作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
6、定提高,整个社会的储蓄量将增加。(四)利息收入的下降导致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在低利率的状况下,实际所得由家庭转移到企业。作为储蓄部门的家庭财产收入削减。比如,按低利率时1999年1年期存款利率和居民存款余额计算,居民总存款仍可获得1341.47亿元利息,而当年全国居民的工资总收入约为9875.5亿元。利息占工资收入的13.58%o有相当大部分的居民,特殊是退休人员以及农夫和下岗职工,其利息收入在其总收入中占较大的比率。利率的下调使居民的总收入水平下降,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实力。(五)低利率促使经济中流淌性过多,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经济泡沫不断累积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造成经济中资金过于充裕。储蓄不断增长,
7、使银行向外贷款的冲动加大。而且,大量富余的资金为寻求回报纷纷投向房地产等高回报行业。前几年,由于人们对股市信念缺乏,资金不愿进入,大量资金转向其他高回报的行业。信贷扩张前期,制造了一个重化工业投资热,导致严峻的产能过剩:信贷扩张后期,制造了一个房地产热,先是上海、北京,后有二线城市,之后是全国性的、空前的房地产炒作。(六)低利率政策在中国产生资本替代劳动效应,影响了就业问题的解决由于资金成本低,资本替代效应很简洁发生。资金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高,在资金价格严峻低于均衡水平状况下,企业倾向于运用资本而不是劳动。当利率低时,国内大量的资金涌入资金密集型行业,产生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比
8、如,从1994年以来,国内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全面上升(主要表现为资本增长速度快于劳动力就业增长速度达6倍),对促进就业极为不利。(七)低利率还产生财宝转移效应在人为压低利率的管制下,政府能够通过管制的方式把社会财宝进行再安排。目前银行体系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扣税后2.25%),而民间信贷市场上利率达12%以上的水平,相差6倍多。2013年9月末,国内人民币存款44.31.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假如以市场化民间信贷市场利率来计算,那么一年财宝转移就达2.89万多亿元。假如不以这种市场化利率来计算,储蓄存款利率若上升3个百分点,那么一年的转移财宝就达8862亿元。而这种社会财宝制度化转移,不
9、仅使得社会财宝快速地向少数运用这些资金的资金密集产业转移(如房地产),也使居民财宝快速削减,消费劲不断下降。如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9月,海南省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分别在6.3%7%左右和7%9%左右(见图1和图2)。(八)低利率环境使利率风险凸显不管这种低利率环境是否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相适应,但这种利率事实上和贷款利率已经不相适应。中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可以说,目前的宽货币,紧信贷现象使得整个信用风险在降低和收缩的同时,银行间市场的利率风险也正在扩大,信用风险有可能演化成市场风险。根据目前的债券托管总量来计算,假如利率水平平均上升1个百分点的话,债券市值将缩水接近3000亿以上
10、,反观近几年来的债券走势,这种可能性明显是存在的。(九)银行间资金积累造成市场风险积聚从当前的社会融资结构看,间接融资占肯定主体,在目前股市仍未W1.暖,房地产有所降温的状况下,银行体系可以说垄断了社会的大部分资金。资本足够率的要求使得信贷扩张放缓,银行因此难以通过做大分母来降低不良贷款率,唯一可行的是限制信贷投放,压缩规模。同时,商业银行普遍的被动负债管理也使得存款进一步扩张。最终的结果,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使银行间市场供需形成失衡,造成收靛率水平的不断下降。除此以外,在投资渠道有限的状况下,同业存放也成为商业银行消化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从实际结果看,这种银行间的同业存放绝大
11、部分只是在银行体系内循环,而且在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现有的利率框架下,造成分行与总行以及各银行之间的套利行为,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无序的、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随着各家商业银行对系统内利率政策的调整,同业存放渠道目前也已经受到一些限制,从而银行间市场可能再次成为这些资金的收容所。二、对策建议(一)面对当前低利率环境商业银行应开源节流1.节流,即须要商业银行增加主动负债管理实力,而不是一味地被动负债。从财务角度来说,只有当资产酬劳率高于负债成本时,才能算胜利的负债经营。商业银行是主要依靠负债的经营实体,更应加强对负债的管理,既包拈成木管理,也包括规模管理,这样也有利于改善社会资金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的现状
12、,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肯定程度上就是在增加商业银行的这种主动管理实力。现阶段的利率环境有可能导致负债越多,亏损越多的状况,因此银行应加强对负债的规模和成本限制,比如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目前存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对存款收取费用等手段。但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缺乏,存款需求增加以及传统形成的银行对存款的依靠等,使商业银行难以很快削减被动负债。从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管理实力将渐渐增加。2.开源,即须要商业银行拓展新的投资渠道和利润增长点。国内的金融产品主要是简洁的利率产品,而衍生产品及信用产品较少,市场也还不发达。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政策等环境
13、的改善,如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商业银行自身创新实力和风险定价实力的不断增加。仅从信用方面来讲,贷款可以说是目前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信用产品,虽然2013年7月20口,中国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但由于长期对贷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其他缘由,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定价实力较弱,当前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一方面缘于资本金的约束,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商业银行缺乏有效手段对信用风险进行甄别以及对贷款进行合理定价。因此,商业银行要走出目前的这种逆境,应增加自身的信用风险定价实力,不能因为无法对信用风险定价而实行回避的看法。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的趋同性、利率衍生产品的缺乏使商业
14、银行也无法很好地管理市场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主动去管理和平衡各种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某种风险。同时在其他金融品种的创新上,商业银行也应不断有所突破,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盈利实力和竞争水平。可以说,谁能更好地管理风险,徙能更好地进行金融创新,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二)要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关键应放松对利率的管制,渐渐解除金融抑制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能精确、刚好、敏捷、有效反映与平衡资金供求关系的利率体系。在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稳中有升是中国利率水平变动的一条长期规律,尽管利率上升的过程并不是平坦的直线上升,但这并不能变更其长期上升的总体趋势。(三)加快推动
15、利率市场化,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从国际阅历看,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动将是提高利率的过程。现阶段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机遇期,要争取取得明显突破。目前中国尚未实现市场化的主要是人民币存款利率.,逐步取消存款利率管制是将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最为艰难的挑战。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实现须要满意肯定的条件,在条件尚未成熟时贸然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其结果可能是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监管机制仍需改进,这确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大跃进,因此,要依照逐步渐进,试点推动,区分对待的原则有规划、有步骤地按部就班。为避开过度竞争,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须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商业银行定价行为,防止利用不正值手段开展竞争。对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必要的支持措施,可对其设立一个三至五年过渡期,给其必要的资金支持及税收实惠。参考文献:1王晓博.对利率理论及其实践问题的再思索J.财贸探讨,2002,(3).2王海滨.对市场均衡利率效应的质疑U.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1994,(3).3郭景儆.主动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J.内蒙古财会,2002,(6).4童适平.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利率政策J.亚太经济,1995,(1).5丁孜山.利率政策的功能作用及运用U1.上海金融学院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