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amp;8226;长征183;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amp;8226;长征183;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amp;8226;长征183;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amp;8226;长征183;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学会2个生字:说明“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1 .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3 .了解课文的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宏大的壮举,
2、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著名遐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 .今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 .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途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心苏区依据地,起先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心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途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途。老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动身,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
3、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终在1935年10月成功到达陕北依据地。1936年10月,红军其次、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4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显明的节奏。2 .老师小结:特别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
4、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3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4 .老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1 .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 .学生质疑。(字词)3 .依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4 .学生汇报沟通,集体解疑。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只等闲:等闲是平平经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多数的山、多数的水。逶迤:曲曲折折连绵起伏的样子。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上册 25 七律 amp 8226 长征 183 教案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