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以国企购地虚增财政收入”炮打何处?.docx
《禁止“以国企购地虚增财政收入”炮打何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止“以国企购地虚增财政收入”炮打何处?.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禁止“以国企购地虚增财政收入炮打何处?财政部近期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通知提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其中,“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一、财政没紧缩,平台没影响有些读者询问,这是不是财政紧缩的一个信号?不是。不能简单地通过字面这么理解。我们常说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比如
2、,提高税负等等。从目前的总体政策来看,完全没有这个迹象。有些读者认为会不会对平台公司正常的拿地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个对于平台公司用于融资的正常操作,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正常的融资操作,是指我们先前多次提到的,平台公司真的是打算使用这一块地,而不是仅仅用来壮大资产美化报表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一条政策没有办法进行具体的甄别,在现实当中很少能够找到类似的典型操作。二、国企拿地用来虚增财政收入?(一)国企通过财政资金拿地操作路径有二一是财政或者通过国资把资金注给下属国企,下属国企拿地,地方财政收到土地出让收入,完成一个循环。尽管其中会有一些税费损失,但是多部分资金还是回流给财政了,同
3、时下属国企手里多了一块地。我们称之为注资拿地。二是国企出资拿地,地方财政收到土地出让收入,然后地方财政再把这个收入拨付给国企。拨付的路径,在实操当中有可能是往来款也有可能是注资。我们称之为拿地还款。(二)拿地增收充胖弊端多多不可持续首先我们说,无论是采取第一还是第二种办法通过拿地的方式壮大国企资产,同时虚增财政收入是一种不可复制推广的做法。土地的总量是有限的,不开发建设再转让也是有限制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如果下属国企并不真的想使用这块地,那么拿这块地包括后期管理的成本,跟再贷款取得的收益相比,还是不划算的,这种表面光内里虚的吹牛上税做法确实应该严厉打击。另外在第二种拿地还款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禁止 国企 财政收入 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