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docx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儿育器用中成药物的运用一、J1.M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刚好、正确和审慎2 .用药力求精简3 .留意顾护脾胃4 .不行乱投补益之药5 .驾驭用药用量二、中成药的优点三、常用中成药介绍1 .解表剂辛凉解寂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桑菊银翘片辛温解衰苏丸(冲剂、片)2 .清热剂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清喉利咽铁迪丸小儿咽扁颗粒3 .泻下剂麻仁润肠丸4 .补益剂参茶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5 .开窍剂牛黄清心丸6 .固涩剂玉屏风(丸、片、颗粒)7 .袪痰剂百咳宁8 .止咳平喘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蛇胆川贝液9 .消食剂保和丸10 .驱虫剂肥儿丸一、)1.M疾病用
2、药原则1 .治疗要刚好、正确和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简单,变更快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精确,驾驭有利时机,刚好实行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刚好限制病情的发展变更。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意思是若能搞清晰儿童得病的缘由,并刚好、精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例如:小儿一般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假如治疗不刚好,则简单发展为肺炎。2 .用药力求精简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很多。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要依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状况敏捷驾驭。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当留意
3、“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假如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刚好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例如:长期运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运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3 .留意顾护脾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留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的养分来充养,疾病的复原有赖于脾胃能正常的转输养分,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调补。儿科医生都是非常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到处顾及脾胃,切勿使它们受到损害。4 .不行乱投补益之药
4、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说法,意思是:倘如人体感受疾病后,身体出现的症状显示出“虚”像,则须要投入补益的药,来提升人体自身正气来抗击病邪。补益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小儿有增加机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是,由于药物总有偏性(也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补益的药物也不行以乱用。小儿朝气蓬勃,只要哺乳得当,护养相宜,便能正常生长发育。健康的小儿不必服用补益药,如长期补益可能导致性早熟。或者儿童感受外部邪气之后,或有痰湿在体内,此时若服用补益药物,则可能让病邪始终存在于体内,除之不去。5 .驾驭用药用量儿童用药剂量,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阅历而不同。一般在临床上用药,有下
5、列用药比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二、中成药的优点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敬、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建、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运用非常便利。另外,成药减轻了汤剂所具有的苦涩味,更易于儿童服用,削减了服用药物的抵触感。总结:综上所述,中成药是家长在面临宝宝疾病时个非常合适的选择。但是,要正确无误地选用中成药,就必需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有初步相识,对中成药的功效、主
6、治病证、运用留意事项有所r解。三、常用中成药介绍解斑剂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解表剂就是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辛潦解衰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劳子、枯梗、淡竹叶、芦根、甘草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辨证要点:感冒风热表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2温病感邪初期的卫分证。如流行性脑行
7、髓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初期规格:本品丸剂,每丸重3g;片剂:每片重0.52g:胶囊:每粒装0.4g;均为口服用法:2岁半粒:36岁1粒:79岁1.5粒:1014岁2粒:1口23次禁忌:风寒感冒不适用桑菊银翘片组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杏仁、牛劳子、芦根、僵蚕、蝉蜕、滑石、绿豆、淡豆豉、甘草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辨证要点:感冒风热表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口渴,咽红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的卫分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2咳嗽风热犯肺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规格:均为片剂用法:口服。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常用 中成药 应用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