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docx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克与千克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二年级学科数学章节第六单元课题名克和千克的相识课时第一课时执教老师单位公溪镇学校老师姓名袁芳教学目标1 .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o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2、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3、知道1千克=100O克。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两个回形针、四颗糖、两个花生米、四个2分硬币、6个黄豆、一个果冻、一
2、个小蛋糕、1千克的物品。时间支配一、情境导入(3分钟)二、探究新知(25分钟)三、巩固练习(10分钟)四、全课总结(2分钟)课后小结备注教案内容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视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3、揭不课题今曰我们就一起来相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二、实践体脸,建立观念(一)感知1克的质量1、猜一猜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妈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
3、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相识各种秤,指出可依据自己的须要选择不同的秤。2、称一称。(1)简洁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CT设疑激发学生思索.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3、掂一掂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沟通感受,.4、找一找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
4、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5、小结(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依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依次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状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2、掂一掂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番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三)发觉1千克和100O克的关系1、算一算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O克。(一起数到1000克)2、称一称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V呢?启发学生发觉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克 认识 教案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