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研讨会状况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研讨会状况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研讨会状况综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研讨会状况综述20xx年9月8日10日,国务院探讨室课题组与国家工商总局探讨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联合召开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大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课题研讨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XX局和赤峰市XX局的大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XX局副局长吴锦凤、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副处长付雄伟等全国工商系统的3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总局探讨中心主任谭小英做工作报告,探讨中心副主任陈祥主持了会议。谭小英主任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新的要求;国家工商总局于20xx年8月提出了“两
2、项改革”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看法,并将20xx年确定为“诚信建设推动年”。国务院探讨室与总局联合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大问题及对策”课题探讨已历4年,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探讨。谭主任强调,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方式的重要创新,是建立市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好这次研讨会、将这项课题探讨推向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会议过程中,与会的北京、内蒙古、江苏、浙江、贵州、河南、广东、福建、成都、沈阳、深圳、济南等省(区)、市工商管理部门的代表,联系本单位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实际状况,
3、紧紧围绕会议中心议题绽开研讨,畅所欲言,全面、深化地反映了本系统在探究和实践分类监管工作中的基本相识、主要做法和所遇到的问题及障碍,探讨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新的思路,为课题探讨供应了珍贵的闵历材料。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4篇,规范性文件(草稿)7件,为下一阶段推动该项课题探讨打下了基础。现将会议有关状况综述如下:一、完善制度、接着全面推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方式方法改革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看法下发以后,北京、江苏、浙江等条件较好、起步较早的省市工商部门依据文件精神仔细部署,系统推动,收效显著。它们分别从经济户口管理、企业合同信用工程、市场巡查制等不同的环节切入和强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
4、作,为全面推动信用建设供应了珍贵的阅历。(一)探讨确定建立企业信用分类标准的原则。江苏省XX局提出企业信用分类要以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为主线,以企业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的信用记录为基础数据,以总局提出的分类标准为基准,以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为参照,对企业信用科学分类。确定“依据法定职责、信息来源合法、标准相对统一、系统联动便捷”四项原则,依据企业信用分类的详细标准,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再因“信”施“治”.目前,江苏省工商政管理信息化系统已形成了省、市、县、所四级联网,为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创建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二)依据风险度和信誉度实施对企业分类监管,进行企业信用奖惩、公示、修复的
5、监管方式。自20XX年起,北京市XX局从经济户口分类分级管理入手,起先了企业信用监管方面的尝试和探究,搭建了包括企业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在内的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基本框架;20xx年6月,起先依据风险度和信誉度实施对企业的分类分级监管。对风险程度高、信用等级低的亲密关注,实施重点监管,对风险程度低、信誉等级高的地区、行业和市场主体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主,年检中免审。在监管实施中,建立了约见法定代表人、行政执法建议、信用预警、公示披露和警示限制、信用修复等制度,完善了分类监管制度,提高了监管效能。(=-)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展企业信用监管。浙江省XX局确定了工商
6、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企业信用信息这一核心、基于经济户口和信息化建设两个基础、抓住征信、评价、监管三个环节、实现工商监管职能到位和推动社会信用建设两个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信用监管工作平台基本搭就,建立了企业信用反馈制度,有效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信用监管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实行了对企业的动态监管。二、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相识不断深化随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践的不断推动,工商系统对这项工作的相识也在不断深化。经过充分沟通和仔细研讨,与会代表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本质是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的变革,并非一项新的职能或任务。监管任务不断增加
7、和人员不足、手段不强的冲突,是工商部门现阶段面临的基本冲突之一;分类监管依靠“冲突论”的哲学思维方法试图解决这一冲突,必将对工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和长效监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二)依法行政是实施“分类监管”的起点和归宿。在分类监管工作中,我们建立企业信用激励、预警、惩戒、淘汰等机制都不能脱离现行法律、法规的范围,更不能错入“行政不作为”或“滥用行政权力”的误区。(三)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从目前工商部门实施分类监管的状况来看,构建一个参数体系浩大完整、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数学模型,难度过大,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把握宜简不宜繁,宜
8、粗不宜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便于一线执法人员操作。(四)完善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性条件。(五)企业信用分类不是最终目的,应以工商监管职能到位为目标开展工作。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内涵和外延极其广泛,工商部门征集的信息主要是反映市场主体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状况。依据这些信用信息对企业做出分类,是以更加高效地实施监管为目的;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级是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的工作,政府不宜参加。分类监管中,工商部门可向社会公布市场主体违法的客观记录,不宜公布信用分类监管等级。(六)建立分类监管长效机制的重点之一是逐步实现政
9、府导向、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为主管理。应依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成熟程度,逐步实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从现在的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导向、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管理的方向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减行政因素对企业的干扰。三、对全面推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建议研讨会上,代表们分析了在推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一是实施企业信用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监管措施难以落实,包括监管中实行的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限制企业经营行为等措施有可能引起行政诉讼:二是扶乏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政府各部门拥有的数据库之间相互封锁,信息共享难以实现:三是不同地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在指标内容、技术标准、数据格式
10、等方面不尽相同,与总局“金信工程”对接存在障碍:四是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进展较快,欠发达地区资金块乏,信息化水平较低,经济户口管理尚未起步,距实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更加遥远。与会代表们建议:(一)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法律制度。信用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配套法律、法规很少,工商部门缺乏实施分类监管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健全,明确信用行为的概念、范畴、分类和信用信息披露、失信行为行政惩戒等内容。国家工商总局可依据各地阅历先行制订部门规章,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出全面、规范、统一的规定。(二)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尽快开发出一
11、套能够基本满意各级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须要的示范性、框架性应用软件,各地工商部门通过这套软件系统实现对接,从而逐步实现企业信用监管信息的全国共享。(=.)进一步提高监管数据的精确性、合法性和完整性。首先要提高工商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实力和水平,规范登记、检查、惩罚等行政行为,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日常监管数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其次要强化数据采集和维护管理制度,坚持“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理,谁录入”的原则,严格贲任追究制度,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精确性:再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增加监管数据的完整性,实现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全方位长效监管。(四)强化行业协会引导业内企业建立信用自律制度和行业征信的职能。工商部门要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须要,作为政府信用管理政策的引导者指导行业协会参加政府信用管理,强化对整个行业的组织与管理实力,形成“政府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企业参加”的信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