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共育赋能乡镇小学创新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家社共育赋能乡镇小学创新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校家社共育赋能乡镇小学创新发展摘要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学校肩负重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以“普惠联家校”分校建设赋能各学校的家长学校增值,力求惠及更多家庭教育理念提升;鼓励学校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以“家长助教”课程深化协同育人实践;以“多元成长”评价理念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学生成长过程,建立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质量,赋能区域乡镇学校创新发展,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关键词区域德育;家校共育;校家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022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家庭教育已经全面进入法治实施的轨道。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这些为乡镇小学突破传统家校共育困境,实现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方向。2016年宁波市海曙区布局区域教育,小学增至40所。其中,乡镇小学占比高达62.5%,这些学校在生源结构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且二胎及以上家庭占比超过65%。家长大多因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暇教育孩子;与学校缺乏沟通,合作意识淡薄,家校双方权责边界模糊。这导致家校共育步履维艰,学校发
3、展面临诸多困境。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海曙区于2019年9月成立家庭教育发展指导中心,探索以校家社协同共育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提升。一、“普惠联家校”分校:赋能家长学校增值,促生家校共育共识家长学校是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海曙区历来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区域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海曙区成立区级“普惠联家校”分校,通过整合课程开发与项目实施,优化乡镇街道学校的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为其赋能增值。力求惠及更多家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共育共识。积极的家校共育应该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包括时间接续还要实现空间延展
4、。“普惠联家校”分校从区域层面创建家长学校系列课程,以名师工作室成长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以讲师团“一人一课”优质课为补充,建设“一校(园)一品”精品课程。具体而言,即由骨干班主任团队开发家教微课系列,针对孩子们常见的成长问题创作教育微视频,指导家长学习破解方法;组建讲师团开设家长线下课程,为家长们送上一系列主题讲座,如心理健康教育、护眼方法、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等;以心理沙龙邀约赋能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帮助学校特邀心理专家为个别家庭进行一对一咨询;区域云端分享会定期在公众号上推出家庭教育方面的视频、美文等,为家长随时学习好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丰富资源。在此基础上,“普惠联家校”分校指
5、导区内家长学校立足实际,定制个性化“四三智慧项目”活动。“四”指的是校园四大节日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亲子科技项目、亲子达人秀活动等;“三”指三方论坛,学校每年邀请专家、家长、学生一起就热点教育问题展开讨论。同时,鼓励各家长学校立足自身资源开发特色项目,如有学校鼓励家庭定期组织家庭派对,如家庭出游、家庭庆祝、家庭表演等,让生活充满仪式感,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有学校以班级义工小岗位为契机,引导家长为孩子安排“家庭义工小岗位”,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家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有学校以常规的学习小组建设为载体,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假日小组活动、课本剧排练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共同
6、引导学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等。如此,以“普惠联家校”分校建设整合多种方法、路径,为家长提供多元选择,引领家长理解、认同学校教育,树立共育意识,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家长助教”:激发家庭教育指导校本创新,深化协同育人实践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的专门立法,其特别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如何指导家庭“依法带娃”,成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海曙区充分领会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精神,着力激发家庭教育指导的校本创新,鼓励学校立足已有实践创新开发“家长助教”课程,通过开发家长资源,深化校家
7、社协同育人内涵与价值。假期实践:德行辅导修品行。德行辅导课程是“家长助教”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假期志愿服务日活动、亲子爱心行动周、牵手社区送暖季等活动。假期志愿服务日,家长助教带着孩子走进古道捡垃圾,在马拉松起点做志愿服务,走上街头开展节水宣传、水质监测等;亲子爱心行动周,家长助教组织孩子们走进敬老院、福利院送暖,为灾区捐物,用实际行动慰问帮助贫困生等。课程注重“齐之以礼,榜样示气节”,家长助教通过带头示范、指导礼数、适时点拨等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正面引导涵养孩子的德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深切体会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意义,教育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在家庭教育中更加关注孩子的
8、人格品性发展。课后服务:劳动技能练本领。区内学校将家长助教引入课后服务,开发了多种拓展性课程。例如,劳动技能菜单课程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围绕其兴趣爱好设置了发型创美、魔法烘焙、结绳技巧、手工布艺等学习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有学校依托家长资源开设魔法烘焙,在课后服务中由家长助教手把手教学生制作精美的糕点;有学校则依托家长特长开设美图手艺课程,由家长助教带着孩子们一越学习美图绣秀、发型创美、结绳技巧等;有学校则依托家长日常工作领域,开设了美装工艺课程,让孩子们学习手工布艺、花样编织、七彩花艺等。有学校立足劳动教育实践开辟生态园学习基地,开发丰富多样的美植农艺课程,在家长助教的指导和教学下,学生走进景
9、观植物林、水培房、五谷杂粮区、蔬果地和动植物标本馆等,智慧地学习知识、睿智地体验生活、快乐地享受劳动果实。节日客座:绿色健康强身心。学校立足家长职业生活,立足各种特色节日开发了绿色健康课程。如健身康心讲座会、护牙防病宣传课、体育运动课、少先队活动课等,邀请家长担当节日客座,通过讲座、串课教授、活动管理指导等形式,走进校园和班级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讲述鲜活的职业故事,普及健康生活常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引领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漂流项目:阳光牵手美生活。立足各学校家长助教的特色实践,海曙区发挥整合调度功能,邀请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助教开展校级“漂流”,惠及更多孩子,为其提供专业指导。例如
10、,帮助家长建立摄像影音制作室,走进不同学校开展小型活动拍照、摄像、影音资料制作、后期PpT展示、成果本电子制作等教学;建设传统文化礼仪苑,家长助教结合传统节日,教授传统糕点制作、传统节日小玩具制作、中华礼仪文化传授等;补旧修缮的家长助教则教孩子们动手动脑,学打补丁健补,修理课桌椅等。如此,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通过多角度创新,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家长助教注重授之以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齐之以礼和导之以行,极大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热情。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充分体会到教师“教”的辛劳与创新价值,更加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校共育自觉得以提升。三、“多元成长”评价:促家校共育深
11、度参与,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2022年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强化学业质量标准建设,注重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和育人功能。基于此,海曙区以“多元成长”为评价指引,鼓励学校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立足校本创新评价方式,引领家长深度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多元成长理念,实现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成长。“互动评价”建立多元共育观念。“普惠联家校”建设和家长助教课程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海曙区引导学校开展互动评价,及时了解家长的学习和活动收获与反馈意见,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常规学生评价工作,通过共享家教学
12、院、线上平台等多种方式,互动交流评价标准和方法;另一方面,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家长助教课程的各项活动操作、展示表现,并作出评价,从而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以此,引导家长建立客观、全面的多元评价观,从只关注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孩子的成长表现,建立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共育观念。“雷达分析”引领全面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多以学习成绩或简单的操行评语等方式,为家庭提供孩子的阶段性成长结果。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容易导致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立足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海曙区引入雷达图工具,以此辐射学校提升评价观念,改进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品德、学业、身心、艺术、实践等多方面素质
13、发展。例如,学校以日常课程评价为基础,将各类活动中家长、学生、同伴、指导教师的多元星星评定,”生活小达人”、最美公益人评选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孩子生成雷达分析图,帮助家长和教师直观了解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课程学习能力、活动表现、品德发展等的发展变化趋势,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探索科学的教育方式。“记录评价”共促生命成长增值。新课程倡导以评促学,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鼓励探索表现性评价和增值评价等。1这为学校创新评价方式提供了理念和方法指引,例如,有学校据此创新评价卡设计,为每位学生建立一张评价卡,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评价语、灿烂足迹,记录过程以学生、教师和家长为主体,通过写评语、打星等方式,以记录过程评价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状况。评价卡全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身的成长过程,发现优点和不足,指引其成长方向;家长通过记录卡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并和孩子一起回顾点滴生活细节,在评价记录中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则借助记录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方向,落实因材施教。以此实现校家社协同评价,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增值,实现高质量的协同育人。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