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与创新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与创新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与创新教育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推出的惊人的速度等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或技术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精神的能力。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课创新教育教育改革自从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概念后,我们国家的社会形态更加快速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对于我们教育领域同样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扩展。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创新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材。在新世
2、纪,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知识型人才,而是更具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一转变,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对创新教育的呼唤,也是现在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具有“互联网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代不断进步,世界呼唤互联网
3、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数是计算机的操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技能,主要是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既是他们的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推出的惊人的速度等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或技术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精神的能力。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师以告诉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给予学生共同的知识教育,共同的思想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潜能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阻碍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得学
4、生十分被动,更谈不上创新。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
5、向转化和深化。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
6、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在中学阶段,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网络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还要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事实上,在一些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教科书安排的学习内容过于陈旧简单,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编辑的教学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
7、。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也不能为了“创新”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去开设一些如开设高级程序语言、网络技术等高层次的教学。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1.启发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结合,营造创新氛围;2.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制造创新条件;3.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动机。虽然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学校的信息技
8、术课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设,更谈不上课外活动;而有条件的重点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却是为了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成了短期培训,参加的学生只是少部分学生,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所帮助;另外,因为是活动课,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更不可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指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发现对他自己来说是新的知识或解决自己从未解决过的问题,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来,使用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新的方法等的能力。中学生的创造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程度不一,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经验、先天素质本来就千差万别的学
9、生全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目前的硬件水平、教学条件还是不能完全做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学科的特点及课程设置的现状探索新的方法,如:组织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课外活动来弥补这一点。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可选择性强,这样教师有条件在课外活动中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努力让学生发挥专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将来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能创造性地作出贡献,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材。总之,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应该顺应着这一时代的变化,进行自我进化。“娃娃要不要学电脑”已经不再成为人们争论的问题,今天的娃娃,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改变,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