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从“好习题”到“好活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使用建议.docx
《教育论文:从“好习题”到“好活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使用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从“好习题”到“好活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使用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育论文:从“好习题”到“好活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使用建议一、课后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理论分析在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是由学习任务、学习客体、学习主体、学习共同体、活动规则、学习工具及活动评价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学习任务是核心,是需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其他各个要素,都围绕学习任务这个核心展开。学习客体指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是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和起点。它与学习任务的关系是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学习主体指的是学生,强调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师生和生生组成的共同体,强调要注重开展合作学习。学习主体、
2、学习共同体和学习任务的关系是回答“谁来做”的问题。活动规则是为保证学习者能有序地完成活动任务而规定的合理的行为程序。学习工具是为活动顺利完成而提供的必要支持。活动规则、学习工具与学习任务的关系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活动评价是对活动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评价,是活动的落脚点。活动评价与学习任务的关系是回答“做得怎么样”的问题。上述的各个要素,以学习任务为核心,以学习客体为起点,以活动评价为落脚点,各个要素之间彼此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系统的学习活动。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提供了具体的学习任务(问题),确定了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明确了做什么。但是,为什么做(学习目标和内容)、谁来做(自主学
3、习和合作学习)、怎样做(活动程序和工具支持)、做到什么程度(活动评价),没有给出明示,当然从教材的编写角度来说也不需要给出明示。正是如此,给教材的使用者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基于学习活动模型,关联其他要素,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下面以一道课后习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有这样一道习题: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一道课后习题,给出了清晰的学习任务,做什么是很清楚的。但是,学习活动模型中提到的其他要素,都需要我们设计者去考虑。如果要把这道课后习题转化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就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4、1)学习客体:为什么做这道习题,它背后的目标指向是什么?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学习主体和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设计合作学习?(3)活动规则:学生完成这道习题,需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路径?我们如何设计活动程序?(4)学习工具:学生在完成这道习题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必要的工具支持?(5)活动评价:如何基于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上述问题都考虑清楚了,那我们就可以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了。二、课后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实践操作我们先来从整体上对比看一看,上文中提到的课后习题与转化后的学习活动。下面笔者基于学习活动模型,结合上面的案例,择其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论文 习题 活动 统编 教材 课后 使用 建议